>投资机会>正文内容 先进制造业:中国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先进制造业:中国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专题:制造业制造制造强国中国先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当之无愧——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的产业类别,同时也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大国,当前的出口额中80%是工业制成品。但是,我们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在产业链上,我们很多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为此,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来推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新一轮产业变革为制造业质量升级提供了机遇。从供给侧看,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交互融合,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发展理念和方式,不断催生协同创新、智能生产、个性定制等新模式。从需求侧看,中高端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催生了大量新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需求。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阶段,到2035年,综合指数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前列国家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第三阶段,到2045年,乃至建国一百周年时,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要实现突破的十大重点领域,比如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我国将以高端装备、短板装备和智能装备为切入点,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是继续实施“核高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两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二是组织开展重大短板装备工程,集中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所急需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项目。三是加快突破传感器、工业软件、工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突出短板制约,实现一批智能装备和系统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

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非常符合中国产业发展的实际。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使一批优势企业能够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整个产业也就从中低端向中高端逐渐迈进。只有紧紧把握产业变革带来的质量提升机遇,我国才有望实现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价值内涵与国际声誉,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公司:

中国中车(601766):全球轨交产业新贵,立足国内、发力海外市场,成功拓展多元领域中车成立时间不足10年,受益国内铁路建设高峰及车辆技术引进吸收,成长为年产值2300亿的全球轨交航母。公司五年营收复合增速达5.87%,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3.46%,高基数之下业绩表现依旧靓丽。近年来,公司车辆制造技术日益成熟,凭借卓越的性价优势打开海外市场,出口额占总收入比例逐步攀升至10%左右。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开辟非轨交市场,新兴业务占总收入比由9%上升至25%,标志公司已逐步成长为多元化的高端装备龙头。

中国重工(601989):自公司上市以来,持续通过“加法”,分别于2011年、2012年、2014年增发收购大船集团、渤船重工、武船重工等造船企业形成了包含船舶制造与修理、海洋工程、舰船配套及能源交通装备四大板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