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机会>正文内容 全速推动民资马车 三招能否解两难

全速推动民资马车 三招能否解两难

专题:民间投资推动投资增速三招环保

面对当前民间投资的问题,需要理性地加以看待。一方面,民间投资实际上已经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核心部分——每年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就业、超过50%的税收,如果出现趋势性下滑,毫无疑问会影响整个经济增长进程。另一方面,为解决民间投资的问题,中央付出了诸多努力,新旧“非公经济36条”便是典型。然而,民间投资环境仍没有实质性改善。

全速推动民资马车 三招能否解两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民间投资158797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1—5月回落了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速降低了8.6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更在意市场前景,更在乎投资效益,也更关心投资效益的可持续性。因而,民间资本的规模及其投向虽难以被计划和把握,却大部是有效投资和持续增长的健康主体。过去几十年里,凡是民间投资增速上升期间,正是中国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上升,市场结构趋向合理的时候。因此,民间资本流动性下降,民间投资增速下降,也必定在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质量。

面对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速度,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投资增速下降过快,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此外,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民间投资占比已经超过了60%以上,民间投资增长的回落,就会带动整个投资增长下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民间投资增长的回落,说明民间资本对未来经济发展仍然在观望等待。

“国进民退”顽疾之痛

最坏的情况,谁都不想让它发生。和7年前一样,中央和地方再一次祭出“信贷加政府推动基建投资”的组合拳,中国经济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GDP增速6.7%,高于年初设定的目标。政府本打算借此带动民间投资,但却事与愿违,本轮经济复苏小周期背后相关的流动性和政策支持是普通民企所难以企及的,民企依然需要面对融资难融资贵以及部分行业准入门槛过高等一系列困难。

重庆一位环保企业负责人就曾坦言,现在民间投资面临最大的困惑是缺乏公平待遇,屡遭“白眼”频“碰壁”,影响了投资动力。而这一切都还是发生在两个“36条”之后。民企准入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空间狭小的第三产业,而市场准入限制导致民间资本可涉足的领域受限,尤其是难以进入拥有较高回报率的金融、医疗、养老等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占比最大的第二产业还是由国企主导。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