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股票>正文内容 股市常有“大忽悠” 上市公司热衷“讲故事”

股市常有“大忽悠” 上市公司热衷“讲故事”

【摘要】在A股市场,许多上市公司喜欢“讲故事”,什么行业热门他们就去投资什么,然后通过这些故事大把大把在市场“圈钱”。但融资到位以后,投资项目反复变更,投资额虚高,或者投资项目并不能为上市公司带来业绩提升的案例并不少。(每日经济新闻)

专题:股市常有“大忽悠”上市公司热衷“讲故事”

在A股市场,许多上市公司喜欢“讲故事”,什么行业热门他们就去投资什么,然后通过这些故事大把大把在市场“圈钱”。但融资到位以后,投资项目反复变更,投资额虚高,或者投资项目并不能为上市公司带来业绩提升的案例并不少。

近期,证监会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增发、尤其是跨界增发的监管力度,正是为了防范上述情况的出现,最终损害投资者利益。

部分上市公司热衷“讲故事”

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些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玩跨界投资等行为,一方面说明宏观环境欠稳,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上市公司对其主业信心不大。而募集资金多次改变用途,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前期对募资项目论证不够缜密、战略规划不清;募集资金用途不详,则表明上市公司存在忽悠投资者的嫌疑。

财经作家李德林也表示,现在的上市公司流行讲故事,当故事不行了就换一个概念,事实上,这种做法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十多年前就有了。虽然目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跨界投资没有硬性规定,但跨界需要资金、人才、管理等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否成功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如果因为概念比较热就去跨界,显然这类资金是很容易搞瞎的。

对于上市公司跨界跟风、增发巨额资金但用途不详、以及投资项目不具备实质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一系列问题,宋清辉表示,“在暂时没有相关监管政策或解决办法的前提下,上市公司讲故事是零成本高收益的,故事讲得好能够输送利益或牟取利益,这样的故事恐怕很多上市公司都愿意一个接着一个地讲下去。对此,投资者应该引起警惕。”

保荐机构难辞其咎

为何上市公司屡屡发生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事件?问题频发的背后,作为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也难辞其咎。

“证监会或许因为人手有限,似乎对此类问题监管不够,而一些不痛不痒的处罚似乎也没有起到警示作用。要想避免增发乱象的出现,只有提高上市公司的违法成本,同时让失责的中介机构承担沉重的违法成本,才能够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另外,建立健全中介机构黑名单库,对于不合格的券商等中介机构,证监会可以让其立即‘走人’。”宋清辉对记者表示。

李德林也指出,对于保荐机构来说,这些项目就是一门生意。他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应该建立一种业绩督导制度,将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以及中小投资者三位一体捆绑起来,在规定的督导期内,如果上市公司涉嫌业绩造假或者出现其他违法行为,中介机构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中介机构就不敢冒险帮助上市公司“违法”。更重要的是,对于上市公司跨界较大的,证监会在审核时应加强监管,这是对投资人最大的负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