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是否陷入大停滞?
专题:全球经济是否陷入大停滞?
无不讽刺的是,全球都在“拼经济”之际,高速增长似乎正在成为明日黄花。
无论是挣扎于长期增长停滞(secular stagnation)的美国,抑或高举新常态(New Normal)旗帜的中国,经济以及人均收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成为美好却无法回去的旧时光。原因是什么?人类孜孜以求的经济增长,似乎恰恰是当下最大疑惑。要解答增长面临的现实困境,人们或许应该稍微远离一点现实,首先应该回到经济史,只有对经济史有所了解,我们才能稍微抽离一下来理解身边纷繁复杂的现象,才能让经济学走到现实之中。
理想的经济学,应该是数据、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首先,关于数据的重要性,在大数据口号之下,数据的力量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次,关于逻辑,宏观经济学鼻祖 J.M。凯恩斯曾经如此论述,“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也正因此,数据和逻辑的重要性在经济学中已经获得极大共识,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历史的重要性却往往认识不够。实际上,对于经济的理解必须基于基本判断以及常识,理解经济历史非常必要。
放眼当下,不可否认主流经济学具备极大的学术生产力,与此同时,在解释现实尤其是宏观经济时,却存在隔阂。经济学的问题在于假设一个过分完美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存在,至少不是对应着真实世界。换而言之,主流经济学为证明市场的有效性而假设了过分完美的世界,对细节的过分注重让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能够从远处看市场,把森林召回?主要方法就是研究历史。
随着经济学日渐成为一门社会科学皇冠,日益向硬科学靠拢,对于过去知识的淘汰也显得颇为合理,就像今天的物理学家不会去阅读牛顿经典著作一样,然而社会学科始终并非直线进化。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总在重复同样的故事,何况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认知并不总是好于过去。今天生活的人类数量对比历史人口总量甚至没有占到一半,如何借鉴过去的知识以及教训非常重要,经济学领域更是如此。正如一位经济史学家戴维·兰德斯不无调侃地说经济学的对于前辈的遗忘,“一个学科就会有这样的怪事;它在日新月异的时候,常常是发现昨日的发现——且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点。”
阅读历史之中的经济,其实可以为我们提供对于经济的基本感知。我常常说向后看就是为了向前看,回顾历史,最直观的感受之一是,经济增长其实是很奢侈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最近两三百年才在地球上呈现的全新现象。我们目睹国家之间GDP此起彼伏地增长,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创新发明出现,这种景象三百年前其实不曾存在。换而言之,增长并不是立等可得的常规现实,而是人类历史上成百上千年之后才出现的基因变化。
发展始终以人为本,我们可以从人口变迁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变化。人类人口长期只是缓慢增长,只有进入工业革命的1800年之后,地球上的人口才呈现出指数形式增长。按照经济史学家麦迪逊的数据,全球人口在公元元年为2.25亿,1000年2.67亿,1500年4.38亿,然而到1820年是10.4亿,2012年是70.5亿。对比之下,现在世界人口超过72亿,可见第一个一千年增加不过几千万,后面一千年内则增加了70亿。
与此对应,人类历史经济的跃升,主要发生在1000年之后。目前全球经济总规模大概70万亿美元,比起公元前情况增长了数百倍,全球人均收入与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极大提升。公元之后第一个千年中人均收入其实是轻微的负增长,每十年经济负0.03%,之后到工业革命爆发的1800年人均收入则是每十年增长0.47%,到了1800之后则是人均收入每十年增长13%。
正因为人类历史的多数增长都是在最近三百年内取得,很多技术成就也是在此期间获得,因此一种新的流行观念认为,人类目前已经把增长之树上容易采摘的低垂之果采摘殆尽,剩下的果实很难够到,因此人类很可能面临长期停滞的经济前景,这一观点因为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的新著《大停滞》而广为人知。考恩认为美国高速发展源自过去三百年积累,所谓“低垂之果”表示能够获得巨大应用的科技创新。美国过去的三大优势体现在土地、人口和科技,但是最近几十年,却没有重要的发明出现,多数创新体现在休闲,而对生产力没有太多提升,因此他认为未来美国经济面临停滞,政治也会出现问题。
与其结论对应的是,上世纪70年代似乎是美国经济的分水岭,美国家庭收入的中值从那个时代开始停滞不前。正如FT首席财经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对于考恩的书评中援引的多要素生产率证据(多要素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学意义类似,都表示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根据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研究,非农部门多要素生产率在20世纪前半期达到巅峰,在1972年至1996年之间骤降。
央企信誉背书易派客 1.5万专家团队保证产品质量
7月6日,国内最大的工业品电商平台易派客发布公告称,已经与德邦物流、顺丰速运、苏宁物流开展合作,为其平台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延伸服务,这被业内解读为易派客平
高负债运行 广汇能源受困扩张陷阱
6月30日晚,广汇能源发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预告令市场大跌眼镜,其预计2016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约84%左右。而2015年广汇
解码汉能全太阳能汽车背后的薄膜“芯”科技
“发迹于水电,闻达于薄膜”的汉能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汉能”)最近又因Solar(太阳光)系列全太阳能汽车而备受市场关注。(中国经营报)
国金证券48亿募资被迫中止
6月30日,因保荐机构兴业证券(601377.SH)被立案调查,国金证券(600109.SH)正在推进的非公开发行被迫中止审查。这一变故令市场担忧或将影响
借款企业诉讼缠身 有融网风控存疑
刚刚获得A+轮融资的有融网,近期悲喜交加。在宣布获得融资后的第二日,就有消息传出有融网董事长程国洪与有融网的最大汽车借款企业有关联,此外,被质疑借款企业陷
股价“飞天”还获批寿险牌照 贵州茅台真是“醉了”
就在茅台股价创下326.8元的历史新高之际,茅台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寿险公司——华贵人寿也终于落地。7月7日,保监会网站发布批复文件,同意贵州茅台集团、华
未能及时召开年度股东大会 康达尔被证监局责令改正
未能在及时召开年度股东大会 康达尔被证监局责令改正,康达尔(000048)昨日晚间公告,公司于7月6日收到深圳证监局对其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董事会已通过决
上海试水GPO 被指暗箱操作引争议
近期,上海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联盟办公室(下称“采购联盟”)与上海医健卫生事务服务中心(下称“上海医健”)共同发布了《2016年第一批药品集团采购中选
“尼伯特”台风造成台湾3死311伤 农业损失逾7亿新台币
台湾当局灾害应变中心9日17时发布最新报告,“尼伯特”台风已造成台湾3人死亡、311人受伤。台当局农业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此次台风造成农、林、渔、牧业产物
华润最后一刻才决定对深铁重组方案投反对票
深圳地铁重组预案形成后,深圳市多位主要领导曾与华润高层直接沟通,希望华润支持该案,并明确表示将在事件平息后协助华润恢复万科第一大股东地位,深圳市还给华润写
太湖平均水位仍超防洪保证水位 台风加剧防汛形势
记者从江苏省防指获悉,截至9日下午7时许,太湖平均水位4.86米,超过防洪保证水位0.20米。随着台风“尼伯特”预计9日夜里登陆,太湖流域防汛形势更加严峻
看穿“安倍经济学”的政治把戏:最终目的是修宪
日本10日将迎来关键的参议院选举。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开始在各种场合大谈经济政策,巧妙掩藏其心中最大夙愿“修宪”议题,试图用“安倍经济学”和延迟提高消
京津冀地区首列直通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行
7月8日,一辆满载着玻璃、童车等货物的“好望角号”火车从邢台沙河市货场徐徐启动,驶向目的地——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标志着京津冀地区首列直通中亚的国际
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河北省欲加强多方交流协作
河北省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主宾省在贵阳召开以“协同发展生态燕赵”为主题的论坛。9日,河北省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主宾省在
分析师:依赖美联储政策非长久之计 市场需另谋出路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里安(Mohamed El-Erian)周五(7月8日)称,美国六月非农就业报告帮助推高了股市,但在某种情况下市场需要从依赖美联储的政策
机构:信不信由你 金价或升至接近1500美元/盎司
在英国脱欧结果宣布后,市场普遍预测认为金价将上升,但有一家投行对这种贵金属的未来价格的预测更为大胆。美银美林全球研究团队称从现在起到明年年末之间,金价预计
分析称洪灾推鲜菜价格上涨 但不改变物价整体走势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入夏以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迎来强降雨,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运输情况。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6月最后一周,蔬菜均价
土库曼斯坦提议日本参与土阿巴印天然气管道建设
7月9日来自土库曼斯坦政府的消息称,土库曼斯塔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Gurbanguly Berdimuhamedov)已经提议日本企业考虑参与到该国大规
姚振华举牌万科幕后的金融操盘团队都是什么来历
姚振华能够在资本界如此得心应手,与其背后所招募的超强实力金融操盘团队不无关系。有业内人士评价,其资本运作团队在圈内知名度可以媲美万科团队在地产圈。(澎湃)
上财报告:经济增速要保6.5% 财政投入需19万亿
预计2016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6.4%。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2017年中国进一步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一财网)
点击阅读更多财经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