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杠杆庞氏融资与明斯基时刻
【摘要】2015年的股灾已经过去一年了。如今,只要想起这次股灾,人们仍心有余悸。由于这次股灾在极短时间里给中国股市造成20多万亿元的市值损失,给中国股民造成数万亿元的财富毁灭,所以它完全可以和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股灾相比。(中国经营报)
专题:庞氏融资
股灾已经过去一年了。如今,只要想起这次股灾,人们仍心有余悸。由于这次股灾在极短时间里给中国股市造成20多万亿元的市值损失,给中国股民造成数万亿元的财富毁灭,所以它完全可以和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股灾相比。一年来,对于导致股灾的原因人们进行了很多反思,期望寻找能够避免股灾再次发生的方法。目前,尽管已经没有人怀疑,经济的高杠杆是这次股灾的根本原因,但是,人们对股灾的分析大多着眼于股票市场自身,而不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所以,对经济高杠杆的恐惧远不及对股灾本身。
2015年5月,也就是在股灾发生之前,曾经参与处置2008年金融危机的英国金融局原主席阿黛尔·特纳勋爵(Adair Turner)来到中国,针对中国近年来债务水平大幅上升,他告诫说:杠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一旦杠杆率过高,当我们想去杠杆的时候经济就会放缓,危机就会出现。此后,特纳勋爵又在他的《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一书中反复强调,“过度负债”是人类历史上所有金融危机的共同原因。
持相同观点的远非特纳勋爵一人。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国会组成了一个由10名专家组成的“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在经历长达两年多的独立调查后,委员会给出的结论是,过度借贷、风险投资和透明度不足等因素的结合导致了金融危机爆发。一生以经济危机为研究目标的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回忆自己2006年担任美联储主席时的情形是,监管不足、贪婪无度和缺乏道德的银行已经造成数十万笔不良抵押贷款。这些贷款最终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其实,早在2015年股灾发生两年多前,中国经济学家刘鹤就已经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中提出,过度举债刺激需求将导致金融危机。刘鹤说,私人过度举债、金融部门杠杆率提高、企业过度投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在两次危机发生前都有表现。通过短期债务扩张和债务转移的办法来扩张消费和投资需求,最终会以危机的方式被迫收缩。遗憾的是,由于长期金融结构扭曲的原因,以及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和预算软约束形成的“路径依赖”效应,人们已经习惯于过度信贷和经济高杠杆,大多数人对经济高杠杆可能带来的结果认识非常肤浅,一些专家学者甚至政策制定者也对经济高杠杆缺乏应有的警觉。
令人疑惑的“去杠杆悖论”
2015年7月,经济学家李扬和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该研究显示,2007年~2013年,我国的国家总负债从118.9万亿元增加到339.1万亿元,增长了220.2万亿元,年均增长36.7万亿元。
最近,国泰君安研究员任泽平分别采用了李扬研究方法和麦肯锡计算方法对2015年我国的债务规模进行计算和比较。采用李扬计算方法,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经济整体债务规模为176.5万亿元,全社会总杠杆率(债务规模/GDP)为260.8%。按麦肯锡方法计算,中国经济总债务规模为211.4万亿元,全社会总杠杆率为312.4%。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总杠杆率大幅上升。若采用李扬计算方法,2008年~2015年期间我国总杠杆率增长了90.8%;而采用麦肯锡方法计算,2008年~2015年期间我国总杠杆率上升了127.8%。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2015年期间我国人民币贷款总额从30.34万亿元增加到93.95万亿元,贷款总额增加了209.66%。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甫政之际即把去杠杆、降负债作为主要工作之一,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次又一次提出“去杠杆”。一些国外研究机构也因此把经济去杠杆列为“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令人瞠目和不解的是,近年来我国债务规模和杠杆率水平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攀升,形成典型的“去杠杆悖论”。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去库存、去负债、降成本和补短板”确定为工作重点。而对于我国而言,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名实不副的货币政策和以信贷为主的金融结构,“去杠杆悖论”则很难消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利用高储蓄的天然优势,通过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产能。然后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和加快实施城镇化来消化新产能,达到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目的。然而,经过近40年高速增长后,人均GDP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这意味着,我国已不再具有早期的后发优势。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大幅萎缩,加之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和房地产长周期拐点的先后到来,标志着中国城镇化接近完成,导致2008年4万亿元刺激下形成的新增产能无法找到新需求支撑,传统行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
早期,政府仅仅把产能过剩看作是经济周期性问题,并未意识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低效的国有企业进行隐性担保、行政补贴、政策扶持等,致使大量产能过剩企业僵而不死,过剩产能无法出清,国有企业杠杆率不断攀升,大量资金流入低效率企业部门,导致企业利润持续恶化,经济增速不断下滑。
证监会处罚戳破安硕信息“股王”神话
证监会的一纸《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以下简称“处罚告知书”)揭开了曾经的A股股王安硕信息(300380.SZ)的“真面目”。(中国经营报)
被FDA下禁令 莱美药业尚未披露
国内药企出海“淘金”绝非易事。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到目前为止,事发已近两个月,莱美药业对此一直没有进行公开披露,此事对该公司影响几何仍不
三板公司奥其斯获87亿大单谜团待解
一家挂牌仅两个月的新三板公司如有“神”助,一夜宣布获得近87亿元超级大单,这即使是主板公司中也不多见.(中国经营报)
套保盘疑变投机盘 银丰棉花期货巨亏6.6亿
期货市场的“躁动”从黑色系转向了棉花期货。6月2日,新三板公司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831029.OC,以下简称“银丰棉花”)公告,在棉花产业基本面无
迪士尼开园引爆周边商业地产价值 相关题材股受益
当前资本大部分通过两条主线挖掘迪士尼主题机会。首先,由股权关联预期带来估值的增加,如百联股份,其控股股东百联集团参股申迪集团10%股份,旗下奇妙品牌管理公
国务院发文促进有色业转型升级 有色板块亮点纷呈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并提出要完善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
风险情绪短暂缓解 A股关注点将转向半年报
很多机构认为,弱势中较好的机会可能在三季度,三季度市场关注点可能会转向半年报。(广州日报)
最新股市操盘红宝书披露(重要事件及解禁股一览)
操盘攻略,最新股市操盘红宝书披露(重要事件及解禁股一览)。
机构推荐:下周具备布局潜力的10金股
三变科技:收购地铁Wi-Fi龙头企业,看好盈利前景。
专家:限制大城市鼓励小城镇不符合发展规律
6月18日,在深圳召开的“中国城市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中国正处在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的阶段,限制大城市而
近20个城市曾推地方性叫车平台 半数已处停滞状态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虽然身份问题还没解决,但是丝毫没影响到网约车平台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像滴滴、优步动作不断,动辄数十亿美金融资“杀”得眼红;不过
本周两市累计 净流入241.1亿元
两市昨日总成交金额为5705亿元,和上一交易日相比增加312亿元,资金净流入127.8亿。昨日两市高开高走,震荡反弹。抄底资金继续回流以锂电池、磁材概念、
总理为建筑业力减重负 将盘活万亿元资金
总理为建筑业力减重负 将盘活万亿资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首先从工程建设领域入手,清理和规范各方面过多过繁的保证金,包括清理
王亚伟节节败退:定增1股浮亏48% 重仓1股或蒸发过亿
一位券商人士认为,王亚伟能在公募取得骄人的成绩与A股所处的市场阶段密切相关。他指出,王亚伟任职公募期间,正是重组概念股炒作风行的时代,但时隔四年以后市场环
金亚科技股民打响索赔战
记者近日获悉,来自云南、福建、上海、广东、江苏的五位股民诉金亚科技、周旭辉证券虚假陈述案五起案件已经被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收案,索赔金额合计47万余元。据悉
超级主力围猎题材 十大牛股周涨幅均超23%
本周A股市场先抑后扬,全周沪指下跌1.44%。大盘大幅震荡,个股走势分化加大,建发股份、宏图高科等多只个股周跌幅均超过20%。不过,有超级主力热捧的题材股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千点反弹或下月启动
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A股自5178点调整以来的转折时间点正在来临,本轮反弹有望走到3800点一线,将迎来今年难得的吃饭行情。(重庆商报)
外媒:李嘉诚财富急剧缩水 长和股价跌至4年新低
香港首富李嘉诚并非一帆风顺,6月16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股价触及李嘉诚去年重组旗下公司以来的最低水平,股价跌至4年新低。(参考消息)
辜胜阻:民间投资下滑原因——民企没能力 没动力
对于民间投资下滑原因,辜胜阻归结为两点:没有能力、没有动力。(中国证券网)
海通证券:经济压力仍大 关注退欧公投
英国退欧公投在即,外围市场波动从情绪上对国内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存量资金需要需要寻求突破口,楼市已被推至高位,盈利和无风险利率均不支持股市大涨,风险偏好也未
点击阅读更多财经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