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股票>正文内容 中国制造业升级需要新“打法”

中国制造业升级需要新“打法”

专题:中国制造业升级需要新“打法”

时隔四年,顾雏军又出现在公众视野,与2012年刚刚出狱一周后,就头戴“草民完全无罪”的帽子高调喊冤的形象不同,这次的他,带着新书上阵,希望能借助另外一番可能成功的事业“东山再起”。

在《引资购商——中国制造2025新思维》这部长达40万字的书里,顾雏军将其中25万字的笔墨倾注到了商用车市场——如果没有当年的那场飞来横祸,这可能也将是顾雏军在家电行业纵横腾挪之后,施展整合之术的下一个战场——在他看来,商用车的产业重整会让中国的GDP提升一个百分点。

如今在资金、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顾雏军会如何续写当年的产业梦想?在这样一位昔日的制造业“资深操盘手”看来,如今的中国制造该如何把握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民营企业家又该如何自处?顾雏军就此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

借助并购取得高端制造的话语权

《中国经营报》:在书中你提到通过引资购商的方式能够提升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产业话语权,与此前的招商引资相比,引资购商的战略有何不同之处?

顾雏军:之前我们招商引资,引入的都是服装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产业,他们看重的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后产业链就会转移,从沿海转移到内地,又从内地转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国家——这个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因此,如果继续以招商引资的思路,满足于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亦步亦趋的话,就将继续承受高端制造业缺失的危险。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有一个人到英国开日本料理,英国人对纺织厂的技术严防死守,是不对外人公开的,这个人通过送外卖去了解,25年之后明白了如何做纺织厂,并将此经验复制到了日本国内,开了纺织厂,后来延伸到汽车——这个就是丰田的发展故事,所以中国制造也应该这样,将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产业链整体复制到国内。

引资购商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并购基金,购买国外制造业数一数二的大公司,然后将零配件等产业逐步转移到中国,与当地产业进行整合,帮助较为落后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如今欧洲许多大企业都是财务投资者主导,在价格合适的情况下都有出手的意愿,这也是国内制造业转型的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

《中国经营报》:中国企业自主实施海外并购的案例并不少,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一个具有官方性质的并购基金?

顾雏军:现在有很多企业出去并购,并购酒店,并购球队,但是制造业的并购却不多,我常说,制造业是很痛苦的行业,但是没有制造业,国家经济会非常痛苦,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肯定是制造业立国,才能推动服务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从欧美的经历中也可以看出来,2008 年出现金融风暴以后,这些国家不仅不愿将高端制造业搬到中国来,甚至把原有的中高端制造业开始往回收,这也弱化了中国企业拓展中高端和高端市场的机会。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