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股票>正文内容 中钢集团引发的“债转股”冷思考:如何不妨碍产能出清?

中钢集团引发的“债转股”冷思考:如何不妨碍产能出清?

专题:中钢集团引发的“债转股”冷思考:如何不妨碍产能出清?

中钢集团债务重组方案尚未公布,但传闻中的方案包含债转股已先行引发热议。

此前,澎湃新闻就债转股事件致电中钢集团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不予置评,但表示“债务重组方案会在5月中旬有结果”。

钢铁行业作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领域,因产能过剩急需产能出清、僵尸企业退出,也因长期产能过剩造成行业效益低下,行业内企业往往债务高筑,成为新一轮债转股的关注对象。债转股本身兼具减轻企业付息压力、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按理来说会产生一个多赢结局,但对眼下的钢铁行业来说,操作起来却颇具争议。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钢铁行业负债规模已达4.37万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6.70%。钢铁行业处于冰冻之期,债务问题引发的企业难以为继、债务违约等问题进入集中爆发期。昔日的第二大钢铁民企海鑫钢铁破产重组、曾经的央企模板中钢集团债务违约,再加上今年东北特钢、渤海钢铁债务违约问题,将2016年的钢铁行业拉进了债务和产能的博弈泥潭之中。

如果将债转股作为一台剧,显然政府、银行、企业均为主角、各有脚本。而在企业层面,债转股究竟是解了企业燃眉之急,还是助力僵尸企业继续成为行业里的一颗毒瘤,莫衷一是。

事实上,高层已经有了答案。对于去产能与债转股的关系,在《人民日报》5月9日头版刊登的《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指出:“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我们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与去产能“相违背”

债转股作为资产重组的方式之一,曾在上世纪末的“三年改革脱困”时期大行其道。时隔17年,这一曾经被政府用来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再次回归。

至于钢铁行业是否需要债转股,近日长江证券在一次投资人电话会议中认为,钢铁行业是本轮债转股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江证券从钢铁行业债务形势严峻、负债中银行贷款占比较高,以及直接破产会冲击银行利益、不利于社会金融体系的稳定这三反面来佐证钢铁行业债转股的必要性。

但更多的钢铁业内人士恐怕对债转股在钢铁行业内的操作疑虑重重。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