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股票>正文内容 “暗补”变“明补”:粮价市场化推进

“暗补”变“明补”:粮价市场化推进

专题:“暗补”变“明补”:粮价市场化推进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并且针对三大主粮之一的玉米提出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自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2014年和2015年进行了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玉米是第三个进行价格改革的重要农产品品种。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是改革的趋势和目的,在经过大豆、棉花和玉米的尝试后,未来小麦、大米也将最终实现市场化定价和目标价格补贴。只不过,由于涉及粮食安全,改革必须谨慎,必定缓慢。

从“暗补”变“明补”

“我国现在的农业补贴包括两种,一种是综合补贴,又称脱钩补贴,是‘暗补’,一种是挂钩补贴,就是现在试点的目标价格补贴,是‘明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介绍,目标价格补贴是未来农业补贴的改革方向。

综合补贴包括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这三项补贴都和价格脱钩,是“暗补”的一种,目的是鼓励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

而托市收购和临时收储政策都是国家事先制订价格,农民直接享受高价,也是“暗补”。最近几年,多位专家、政策决策者、业内人士都在不同的场合呼吁,这些价格支持政策,导致的市场扭曲效应日益明显,致使主要农产品国内价格超过国际价格,使今后提价面临“天花板”约束。

继小麦和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后,玉米也被纳入价格调控的农产品种类。玉米临时收储政策2007年第一次实行,当年临时收购价格平均0.7元/斤,2014年平均价格为1.12元/斤,7年时间约上涨60%。当前,进口玉米原则上到岸的价格加上1%关税,约为1600元/吨,而2015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是2000元/吨。小麦和大米的价格也是连年上涨,高于同期国际价格。

“根据国储每年收储和每次拍卖、移库的数据推算,2012年收储的玉米应该还有未抛售的,2013年收储的基本没有抛售,2014年收储的还没有动。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差。” 卓创资讯粮食行业分析师刘阳介绍,而进行托市收购和收储,国家财政都要背上负担。

降价去库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