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股票>正文内容 波折中稳推进 多地市小贷险试点方案落地

波折中稳推进 多地市小贷险试点方案落地

【摘要】“没抵押、没担保,银行不给贷,资金难寻找。”长久以来,“融资难”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成为许多小微企业的“生存魔咒”。近日,多地市落地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方案和管理办法,小额贷款保证保证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中。(央广网)

专题:波折中稳推进多地市小贷险试点方案落地

“没抵押、没担保,银行不给贷,资金难寻找。”长久以来,“融资难”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成为许多小微企业的“生存魔咒”。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诞生,使困扰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魔咒”有了新解法。近日,多地市落地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方案和管理办法,小额贷款保证保证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中。

担保不够保险凑银行保险政府风险共担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主要面向有资金需求却难以达到银行资信标准的中小微企业、农村种植养殖大户和城乡创业者等。有融资需求的这类企业或个人,只需按照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交纳保费,就能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从而助力借贷双方分散投融资风险,增加贷款额度。

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借款者一般可以获得不超过300万的贷款,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贷款额度可达千万。从借款者的融资成本来看,借款者仅需在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同期基准利率的30%)之外,支付2%-3%的综合保费;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的专项风险补偿金还可以提供贴息、补贴50%保费等优惠。若一年期贷款利率为4.35%,那么企业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1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和保费等费用约为贷款金额的8%,若再加上各地方财政的优惠,此途径的融资成本远低于民间借贷。

而一旦发生无法还款情况,保险和银行将按照一定比例承担损失,一般为7:3左右,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还将补偿一部分超额资金,化解保险公司压力。

银行、保险、政府共同承担风险,提供多重保障,可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解小微企业和农户燃眉之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银行、保险企业、政府合作的模式,有助于把更多资金引导三农、小微企业中去,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为发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作用,2015年初,保监会等五部门发布了《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为载体、“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并鼓励融资需求旺盛地区先试点后推广。

2016年1月,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将提高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覆盖率作为目标之一。

2016年初,“落地”、“首单”,成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的两大关键词。山东、四川、贵州、浙江、福建等多省加大试点推广力度,或出台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多地诞生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首单”。

扩面曲折难题现如何走出小贷险“难做大”怪圈?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