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6)
专题: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巴菲特所消耗的财富,所需要的物质和他所拥有的东西形成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他衣着很随便,领带总是很短,下端通常在腰带上面几英寸的地方。他的鞋子磨损得很厉害。外套和领带很难做到搭配合适。如果他穿西服,西服的样式也是非常的保守。有时在周末,他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海军蓝T恤衫,上面还写有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标识语;他的头发不是用电吹风吹干的,也不会用梳子去认真地梳理,他的头发看上去好像是早晨一觉醒来,刚刚从床上爬起来。
2不争的妙用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会给谁的利益形成威胁,以至于需要考虑自己的安全问题呢?无论是走在奥马哈的大街,还是纽约的某条大道上,相信没有人会对他的皮鞋或蓝T恤衫感兴趣吧?看到这里,我们不难理解孔子在老子的谆谆诱导下的领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不争,只不过是世人眼中的幻觉而已。当然,这在客观上让巴菲特赢得了崇高的声望,进而,使得这位有史以来罕见的大富豪得到了出神入化的争的技巧。企业间的并购是当今财富舞台永不谢幕的剧目,世界五百强企业几乎没有不是经并购而成就其大的。企业并购不仅成本高、风险大,且耗时长。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从1965年的一个小企业成为今天的财富帝国,它的历史,就是一部企业并购史。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并购“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
巴菲特不止一次宣称,“对于我们是否对收购感兴趣,我们可以承诺完全保密并且非常迅速地做出回答,通常在5分钟之内。”西方的管理科学显然无法对巴菲特的并购技术做出合理解释,全球任何一所商学院的最顶尖学生大概都知道,5分钟甚至不足以读完一个企业财务报表里的资产负债表,更不要说聘请独立会计师对目标企业进行审计、制作并购整合可行性方案、对并购潜在的高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突破西方科学思维框架,运用东方道家哲学思想去理解巴菲特的并购之道,方能令人豁然开朗:巴菲特在并购时,根本不看财务报表。这可真是“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巴菲特所秉承的这种“上善若水”的东方式智慧,映射出一个人“心灵的富足”。
3其他人的成功案例
如果说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师是得到上帝恩赐的奇才,那么巴菲特及其财富帝国则给了我们如是启迪:没有得到上帝眷顾的凡夫俗子可以通过后天的修炼,踏上一条通往至善境界的路。因为心灵的富足世人皆转念可得。稍稍读过点书的中国人都听说过“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句古老箴言,但很少有人能够领悟这个“退”字的含义。退其实是转身,其真谛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退并不消极,而是非常积极的策略,其最终的目的在于进,因为一旦“独处下,独处险,独处秽”,即可化解阻力,突飞猛进。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6)
财经评论家张志雄先生公开和我国的基金经理打赌,称:中国最勤勉的基金经理的工作强度不会超过林奇的三分之一,一般的基金经理只有林奇的十分之一。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就不勤奋。中国是“天道酬勤”这一古老智慧的发源地,中国人正在脚踏实地践行这一哲理。
第四章当股神遭遇熊市(29)
这并不是一单最成功的生意,但的确是一个令人感动的传说,尽管传说中的每个人、每件事、每句话都是活生生的历史。由于英雄的出场,这个故事中只是个别公司、个别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然而倘若我们的主人公不登台,整个全球金融市场的命运将走向另外一条路线。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7)
在成都的一次晚餐上,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谈起他与李嘉诚间的一段对话。李嘉诚问张五常说:“张教授,你知道我为什么生意做得这么大吗?”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7)
巴菲特投资年谱
第四章当股神遭遇熊市(30)
即便如此,由于华尔街贩子向来人缘差,而所罗门又向来以傲慢著称,公众舆论先入为主地以为所罗门从头到脚都是腐败的。政客们也借题发挥,参议院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听证会。巴菲特非常谦卑地化解了议员们咄咄逼人的攻势。他坦率地承认所罗门犯了错误,与执法者站在一边。由于在他的从商生涯中一直相信政府,也从不批评司法机关的错误,所以议员们在听证会上也都就事论事质询所罗门事件,对他个人丝毫未加刁难。众议员吉姆?斯拉特利说:“巴菲特先生,您现在有一个为全国纳税人做事的好机会,我很高兴您迅速解雇了负有有关责任的高级管理人,现在只希望将来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我一直认为,责任者不配得到所罗门公司的任何回报,一毛解雇费也不用,一毛赔偿金也别给。所罗门公司该把他们踢到大街上,踢他们的屁股!”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8)
巴菲特究竟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性格呢?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8)
1952年,22岁,与苏珊?汤普逊结婚。以每月65美元租一套公寓,当年长女苏茜出生。同年,以15259美元将全部的GEICO股份出清(20年之后,这一部分股份价值成长到1300万美元)。将所得资金投入到西方保险证券公司,原因是该公司股价便宜,本金收益比只有1比1。
第四章当股神遭遇熊市(31)
内容是什么呢?股神巴菲特买了中石油的股票,持股达到631%。为什么说它是旧闻呢?因为巴菲特并非4月1日才买中石油的股份。资料显示,巴菲特2002年首次购买这家中国最大能源公司的股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共斥资十几亿港币,悄无声息地蚕食了1109亿股中石油股份,成为继实际控制人和战略投资者之外的第三大股东。而前二者分别为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壳牌公司。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9)
2静在投资生涯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9)
1968年,38岁,巴菲特合伙公司获利逾4000万美元,总价值达到104亿美元。
第四章当股神遭遇熊市(32)
4月25日,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发布信息披露,宣称持有234亿股中石油H股,达到流通股的1335%,成为中石油第二大股东,仅次于实际控制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0)
那个银行老板,就是刘鸿儒的朋友。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0)
1985年,55岁,关闭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纺织厂。花315亿美元收购斯柯特—费特泽公司(Scott&Fetzer),该公司生产的商品包括真空吸尘器和世界知识百科全书。巴菲特在美国广播公司(ABC)与资本城公司(CapitalCities)之间展开兼并。投资2300多万美元买入NHP50%股权,公司主要业务是房屋租赁发展与整合。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
巴菲特所持的“静”不是了无生机的寂寥与肃杀,而是东方智慧中的“致虚极,守静笃”。不同于华尔街和纳斯达克挥斥方遒的豪客们,他没有调度资金在股票市场横冲直撞,追涨杀跌,而是回头走,走到生命起源之处,时间起始之点,于“万物并作”之际,察看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巴菲特的静,是回到本源的大彻大悟。我们愿意无限期持有一只股票,所以市场绝非是必须的:我们持有的证券没有交易,并不会令我们不安。我们最终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拥有的公司的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全部还是部分。在参透世道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之后,才能够修炼成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与沉静。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1)
比之陆游的乐观豁达,老子的视野更为开阔,意境更加深邃。不同于《游山西村》中的随遇而安,《道德经》不仅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一客观规律,而且开出大量的妙方,教人如何居安思危、祈福避祸。洪应明曾以寥寥数语旁征博引,教世人如何避祸自保:“帆只扬五分,船便发;水只济五分,器便稳,如韩信以勇略震主被擒,陆机以才名冠世被杀,霍光败于权势逼君,石崇死于财富敌国,皆以十分取败者也!”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1)
1996年,66岁,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以发行新股的方式并购国际飞安公司。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
关于这一类有趣现象,唐太宗李世民早就有个精辟的总结:以五帝有为而同天,三皇无为而同天,以有为无为故知三皇优也。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2)
那么,巴菲特到底是如何思考的呢?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2)
2006年,76岁,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至年底,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持有全球第三大钢铁厂韩国浦项制铁(POSCO)4%的股权。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3)
李世民是如何承老聃遗风,以无为而治国的呢?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这样一段话也许可以再现当时的情景:“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味之大道哉?”
点击阅读更多股神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