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0)
专题:
那个银行老板,就是刘鸿儒的朋友。
巴菲特和修脚工两个身份反差极大的投资者,分别在美国和香港演绎了一段神话般的投资故事,那么在中国是否也有类似的机会呢?有个人1982年到深圳出差,正好碰到推销深圳发展银行股票,那时股票是20元面值一股,此人就花了200元买了10张,买后回到家里不知放到哪儿去了,此事也就被遗忘了。直到5年前的一天,在搬家时,此人突然发现了这10张股票,于是就找到深圳发展银行,要求兑现这些股票。深发展有关人士经过计算,在这近20年中,深发展经过拆细、分红、送股、配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当年的原始股已经增值了1000倍以上。
如果说,以上故事多少有点可遇不可求的传奇色彩,接下来的这段历史资料也许能够给中国大陆的投资者一些启发:2000年贵州茅台的净利润是25亿元,到2006年贵州茅台的净利润是15亿元,7年时间贵州茅台的净利润增加了5倍。贵州茅台于2001年8月27日挂牌上市,发行价3139元。以复权价格计算,2005年贵州茅台涨幅50%,2006年涨幅334%,2006年近20%的个人投资者收益在100%以上。在国内企业普遍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坏账率高的情况下,贵州茅台全部实行现款现货结算,并收取了大量的预收账款。2006年末,公司预收账款达到2136亿元,同比增长384%,占当年主营收入的436%,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发家致富的机会的确曾经向我们每个人亲切地招过手,那些尚不富裕的人们,你是没有注意到它呢,还是拒绝了它?
“静”的妙在于为人行事处世,《道德经》做了高屋建瓴的概括。后世对“守静笃”的内涵不仅有更具体的阐释,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有趣的是,隔着太平洋,离我们不到鲲鹏一振翅远的地方,居然也住着这样一个“道士”,他向人们保证:“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感觉良好。我喜欢经营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而且如果享受生活可以延长寿命,那么玛士撒拉(Mechuselah,根据圣经《创世纪》,玛士撒拉享年969岁)的记录就会岌岌可危了。”
四、祸福相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白话文:灾祸呵,幸福正依傍在它里面;幸福呵,灾祸也正隐藏在它之中。
1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福祸观念
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七言诗《游山西村》主题中的田园风光和纯朴乡情几乎已经被世人淡忘,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却广为传颂。这两句非常有画面美感的诗句,其思想源自《老子》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0)
1985年,55岁,关闭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纺织厂。花315亿美元收购斯柯特—费特泽公司(Scott&Fetzer),该公司生产的商品包括真空吸尘器和世界知识百科全书。巴菲特在美国广播公司(ABC)与资本城公司(CapitalCities)之间展开兼并。投资2300多万美元买入NHP50%股权,公司主要业务是房屋租赁发展与整合。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
巴菲特所持的“静”不是了无生机的寂寥与肃杀,而是东方智慧中的“致虚极,守静笃”。不同于华尔街和纳斯达克挥斥方遒的豪客们,他没有调度资金在股票市场横冲直撞,追涨杀跌,而是回头走,走到生命起源之处,时间起始之点,于“万物并作”之际,察看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巴菲特的静,是回到本源的大彻大悟。我们愿意无限期持有一只股票,所以市场绝非是必须的:我们持有的证券没有交易,并不会令我们不安。我们最终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拥有的公司的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全部还是部分。在参透世道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之后,才能够修炼成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与沉静。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1)
比之陆游的乐观豁达,老子的视野更为开阔,意境更加深邃。不同于《游山西村》中的随遇而安,《道德经》不仅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一客观规律,而且开出大量的妙方,教人如何居安思危、祈福避祸。洪应明曾以寥寥数语旁征博引,教世人如何避祸自保:“帆只扬五分,船便发;水只济五分,器便稳,如韩信以勇略震主被擒,陆机以才名冠世被杀,霍光败于权势逼君,石崇死于财富敌国,皆以十分取败者也!”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1)
1996年,66岁,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以发行新股的方式并购国际飞安公司。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
关于这一类有趣现象,唐太宗李世民早就有个精辟的总结:以五帝有为而同天,三皇无为而同天,以有为无为故知三皇优也。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2)
那么,巴菲特到底是如何思考的呢?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2)
2006年,76岁,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至年底,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持有全球第三大钢铁厂韩国浦项制铁(POSCO)4%的股权。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3)
李世民是如何承老聃遗风,以无为而治国的呢?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这样一段话也许可以再现当时的情景:“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味之大道哉?”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3)
巴菲特本人从来没有专门的著述以立言扬名,而举世皆在聚精会神,试图捕捉他的只言片语。不同场合的演讲,已经成为广为传颂的格言。试问汗牛充栋、连篇累牍写了几十本书的教授能有此影响力吗?这不是大音希声又是什么呢?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3)
但竞拍的时候,毕竟没有出名作秀的动机;暴发户,如果这是一个暴发户,那也是历史久远的暴发户了——早在十几年前,段永平就是亿万富翁了;把取之于中国的财富赠予外邦?这62万美元也都是捐给了慈善基金,按段永平自己的说法,收钱的机构离他家开车只有几十分钟,怎么算是外邦呢?穷人和罪犯在贫困面前都是平等的,难道因为他们的国籍和肤色不同,就可以剥夺被救助的机会吗?这些是世人都容易理解的地方。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4)
如果说,投资网易成功是MRDUAN碰巧撞大运搭上了互联网这趟高速列车,接下来这宗对传统企业的成功投资,又如何解释呢?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5)
2002年春季的一天,正在美国的段永平突然接到网易公司总裁丁磊的电话,向其请教游戏营销的策略。当时,网易公司正在集中力量研发网络游戏《大话西游2》,但是如何成功地把《大话西游2》推向市场,丁磊心中没谱。翻看着自己的名片簿,段永平的名字映入丁磊的眼帘,小霸王游戏机火爆全国,段永平高超的营销手段是重要原因。在与丁磊一番长谈后,段永平敏锐地感觉到《大话西游2》将会受到市场的热捧,虽然不能确切预测这将给网易公司带来多大的收益,但是小霸王游戏机当年的经营业绩让段永平相信这将是数以亿计的巨大收益。丁磊本人也给段永平留下了踏实、能干的深刻印象。段永平对网易的兴趣一下上来了,他马上找来网易的财务报告,发现网易的股价只有08美元,而每股却有2美元多的现金。虽然2001年度网易亏损近3000万美元,但是网络游戏和短信业务的推出将使网易扭亏为盈。用巴菲特的理论分析,网易股票被严重低估,此时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入网易的机会。但是段永平并没有立刻买入,因为当时网易正面临一桩诉讼。如果被判败诉,网易不仅要赔偿,还有摘牌的危险。牢记巴菲特安全第一的原则,段永平找律师对网易的诉讼进行了咨询,发现网易败诉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即使败诉,面临巨额赔偿的概率也很小,至于摘牌,那几乎是不可能。在做完所有这些功课后,段永平确信投资网易是风险极小、收益很高的策略,决定大干一场,不仅投入自己所有的100多万美元,而且还借款几十万美元,买入200万股网易股票。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不断跟踪了解网易的经营情况,耐心持有。如他所料,网易业绩大幅增长,股价也一路上涨到100美元,当年的投入增值了100多倍,段永平获得了1亿多美元的盈利。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理念让段永平初尝胜果。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6)
面对着经营情况的下滑,鲜选公司董事会做出了一系列挽救措施:加大市场扩张速度,给产品涨价。而这些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无异于自杀。熟悉产品营销的段永平非常清楚这一点,他努力想改变董事会的决定。但是,语言沟通的障碍让段永平不能清楚地向其他董事阐明自己的观点,其他董事也不了解段永平在产品营销方面的丰富经验,而且有些措施是段永平成为董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最终,段永平的努力没有成功。加快扩张让公司债务更为沉重,产品涨价使收入不断下滑,现金流从正急速转变为负。最后的结果是,公司破产,被纳斯纳克摘牌,段永平的投资也损失惨重。但是这次失败也让段永平认识到:公司投资价值不仅与管理层的素质密切相关,而且也受到董事会决策能力的影响。在做价值投资时,要全面地了解一个企业,不仅要了解它的管理层,而且要清楚董事的背景以及他们的决策风格。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7)
4终究离不开内幕消息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8)
5心态晚餐与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