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书籍 >投资高手征战股市纪实>正文内容 超额回报的秘诀(2)

超额回报的秘诀(2)

专题:

 

而且中国还处于一个高度发展、外贸依存度很好的半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十分大,很多原油、原材料都是进口。所以2005年下半年或者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存在硬着陆的风险特别大。

关键是,赵丹阳还看到,由于国内政府会干涉国内企业运作,一方面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存在投资上的矛盾,会导致资金和资源的浪费。由于无效的资源配置,经济可能会大起大落。

考虑越多,忧虑越多,从2005年下半年,赵丹阳经常晚上睡不着觉。这在私募基金也是一个通病,深圳同威资产管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廖梓君女士就说:“私募基金也有压力,我们必须要有持续的高收益率才能吸引投资者。”

但赵丹阳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疑惑,这些疑惑困扰着他,他不断地问自己,是否还应该继续满仓投资。

这些问题在2006年仍然没有很好的解答。

此时,国内资本市场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迹象:国内证券市场开始逐步启动,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看多,公募基金发展速度超过任何一个时间段,私募基金纷纷回流。

此时,赵丹阳反而选择淡出人们的视野,当然,部分原因是,他极力想把公司从依靠个人奋斗的年代拉到一个有管理、能够进行风险控制的轨迹上。而招聘更优秀的人才加盟才能突破“赤子之心”发展中的瓶颈。

在2007年,国内市场一片大好形势。人们总是喜欢以成败来论英雄,赵丹阳就经常被国内投资界或媒体拉到PK台上,他的投资结果经常被一些媒体拿去做对比,这时,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对赵丹阳业绩的质疑和批评。

在一些人眼中,赵丹阳表现得有些胆小。但“活着是第一位”,这句话不但是赵丹阳的投资哲学之一,而且也贯穿到他对公司的管理当中。每当招聘员工,他会问对方有没有亏过大钱。亏过,好,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只有那些曾经倾家荡产的人才懂得风险,知道在这个市场上赚钱是件蛮难的事情,才会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手中的资金。而且被重创后还能在这个行业做下去,说明他们具备了做优秀投资人所必备的勇气和意志。”

之三:独特的调研方式

接近赵丹阳的人都表示:“他是一个比较单纯做投资的人。他对投资判断主要依据来自他对以往投资经验和中外经济数据的分析。”

“不管赵丹阳对市场的看法正确与否,但他选公司的确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一位熟悉赵丹阳的人士曾告诉记者,“例如在银广厦热炒时,他就没有去银广厦公司,而是先到天津税务局查看银广厦每个月用电额度,当发现这么大一个公司每月用电额度仅上百度时,当时他就打道回府。”

赵丹阳的调研方法独特得益于他做过实业,所以一般去企业,他都很少直接去拜访公司高管,而一般先去考察企业市场环境和生存环境等,比如对伊利股份调查时他先去看草原环境,对青岛啤酒、五粮液调查时他先去观察这些产品在各类酒店中的消耗量。

虽然做过实业,但赵丹阳最让人尊敬的还是执著。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成为重灾区,但为了了解企业,他先是奔赴山东调研青岛啤酒,接着又到北京参加同仁堂股东大会。

这种调研方法业为赵丹阳在业内赢得较好口碑,一位分析师说:“我比较佩服赤子之心的赵丹阳,调研一个公司可以花3个月以上的时间,从供应商到生产车间再到客户,仔细调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的研究报告自然是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