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书籍 >看懂股市新闻>正文内容 大盘的奥秘(2)

大盘的奥秘(2)

专题:

 

计算上证指数时,有两个数据最关键,一个是每只股票的股价,一个是每只股票的总股本。问题就出在总股本上。中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国有控股公司,出于种种原因,这些上市公司中,国家持有的股份(即国有股)不能流通,或者说,不能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虽然不能进行交易,但上证指数在进行计算时,仍然会将这一部分不能流通的股份算进总股本。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假象。

打个比方,如果上海证券交易所只有两只股票,一个叫“A控股”,总股本10股,其中9股是国有股,不能流通,1股可流通;另一个叫“X股份”,总股本也是10股,其中1股是国有股,不流通,另外9股全部流通。这两只股票的价格都是每股10元钱。现在市场中的流通股只有10股,分别被10个人持有。

按照上证指数的编制规则,A控股涨1元钱与X股份涨1元钱,对上证指数的贡献度是一样的。但问题是,A控股上涨时,虽然带动了指数上涨,但90%的股民会感觉,虽然大盘涨了,自己手上的股票却没有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赚了指数不赚钱。

虽然现在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股改,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原来不能流通的股份现在获得了流通权,但由于种种规定,这种流通权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还不能完全兑现,因此,在一定期限内上证指数失真仍不可避免。

此外,上证指数失真还有一个原因—新股上市。前面讲了上证指数的计算公式,但有新股上市的时候,按照规则,还要对指数进行修正,否则,指数早就涨到天上去了。修正的关键问题是,新股上市当日,是不是把新股也纳入上证指数的统计范围。由于绝大多数新股上市当日的收盘价都会远远高于发行价格,因此,只要在上市当日将新股计入上证指数,新股总是会带动指数上涨。

举一个例子。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601988)上市首日以3.99元(较发行价3.08元上涨29.55%)高开后,带领上证指数高开73点,最终报收1718.56点,上涨37点。但当天沪市上涨的个股只有250只,下跌个股达581只;与上证指数上涨37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证成指跌了54点。据测算,当时中国银行每波动1分钱,上证综指将同向波动0.82~1.0个点。因此,在扣除中国银行的虚涨因素后,当天上证指数实际下跌21点,而非大涨37点。

上证指数正是因为有了两剂猛药助力,才能在牛市中表现优异,因此,即便没有跑赢大盘,但输给了一位服用兴奋剂的选手,我们也不用惭愧。

虽不科学但好用

既然上证指数有瑕疵,为什么还能延用至今呢?

这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政府希望能够控制股市。股市低迷了,政府希望把指数抬上去,股市火暴了,又想把指数按下来。而控制股市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控制大盘的计算方法。上证指数恰恰提供了这一好处,只要将上证指数计算公式做一些小小调整,指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听指挥。

比如,新股上市首日开始计入指数的规则,是从2002年9月开始实施的,在此之前,则是不允许的。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变化呢?当时的背景是,市场正处于2001年以来的下降通道中,而适逢十六大即将召开,各方面临的压力较大,为在市场低迷情况下稳定投资者信心,上证指数编制规则做出了修改,决定自2002年9月23日起,上市新股由第二天计入指数改为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计算。

而从2005年开始,大盘连续快速上涨,市场风险加大,因此,从2007年1月8日开始,上证指数的编制规则又做了调整,原来的新股上市当日计入指数就变成了十天后再计入指数。这样又可以给股市降温。

第二个原因,因为上证指数历史悠久,影响大,用的人多。几乎所有的股评文章在分析大盘走势时,都会用到上证指数;几乎所有股票软件,无论在哪个页面上,都会即时显示上证指数;而大多数投资者更是习惯了以上证指数作为判断大势的重要依据。

这样一来,虽然市场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股市指数,而且当中一些指数的编制规则也更合理,但我们很难像对待上证指数一样给予足够重视,因为当大多数人都根据上证指数的变化决定自己的操作策略时,这个不太科学的指数就变成了判断大盘走势的最好工具了。

附录1A 三大系列指数列表

1A.1 上证系列指数列表

上证系列指数共包括4类20个指数,如表1A-1所示。

表1A-1 上证系列指数列表(截止日期:2007-12-12)

指数名称 基准日期 基准点数 成分股数量 成分股总股本数(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