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书籍 >中国领先基金经理访谈>正文内容 与基金经理面对面(1)

与基金经理面对面(1)

专题:

 

超长筹备·熊牛转换·获奖

简乐: 实际上华安宝利的筹备期可以上溯到2003年1月?

袁蓓: 对,一开始只有不超过30%的股票,后来发现债券市场还是有些阶段性缺陷,不能适应市场环境,基金发出去有难度,发出去以后也会变小,没法生存。最后经过我们产品设计部门的反复修改,设计出了后来的平衡型基金。

这个过程正好给了我学习的时间。因为一开始就设计有一小部分的股票,所以也给了自己比较多的压力去学习这个事情,那时刚到华安,每天都跟大家一起开会、讨论,正好当时市场也比较低迷,没有现在这么浮躁,能学到好多东西。其实在熊市和平衡市的时候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是非常大的,跟其他基金经理和一些资深的研究员学了很多东西。

简乐: 您比较一下在那时候绝对的熊市和现在的牛市状况下,对基金经理来说有什么不同?

袁蓓: 熊市和平衡市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要多一些,超过指数和超过基准的收益是经常的。熊市那几年如果买基金的应该没怎么亏钱,有的还是盈利的,那都是靠超额收益。那个时候大家其实心态更平和一些。

简乐: 咱们再来谈谈这只基金本身,2004年8月到现在正好是3年。这3年是中国股市由熊走牛的3年,华安宝利也应该经过了相应的转折。

袁蓓: 总体上,2004年,股票占了百分之二三十,但是这个百分之二三十波动性大。2004年基本上是靠债券,2005年上半年债券的贡献也非常大,因为当时股票还是比较低迷吧,而债券涨得很好。从2005年的角度来说,股票组合跑赢大盘靠的是品种,而能够跑赢同业靠的是债券,在平衡型基金里债券的收益都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也就比较突出一些。2005年是我们实现向偏股型配置转型的转折年,因此2006年就很显然主要是靠股票和可转债。

简乐: 2004年,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这只基金还是正收益?

袁蓓: 因为当年股票和债券市场都是下跌的,所以即使作为一个平衡型基金,实现正收益也确实有点难度。2004年的时候我们是略微有一点正收益,主要的贡献来自于中短期债券,也可以说是利用了债券市场的局部机会。债券收益基本上弥补了股票建仓初期时的一些亏损,并略有盈利,这也算是平衡型基金的优势吧。

简乐: 2005年年底,股市开始起来的时候您抓住了没有?

袁蓓: 在投资研究团队的支持下,应该算是抓住了。我们在2005年上半年一直在加股票,"五一"前仓位就达到一定高度了。当然"五一"后的一个月对我们影响也比较大,因为股权分置出来市场大跌,我们又加了些股票。后来股市就一直涨。现在想想如果"五一"前加仓再慢点可能就更理想了,但是谁能那么准确呢?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当时的操作的。

简乐: 对于基金业来说,2007年上半年是很难熬的一段时间。

袁蓓: 我看了国际上的一些数据,基本上到牛市中后期主动型基金大多是跑输大盘的。包括用电脑选股的主动型基金,就是数量化的非指数基金都会阶段性跑输市场。基本上行业内大家也都认同和理解这件事,所以也不能说难熬吧。

牛市进入一定阶段之后一般都是垃圾股、题材股、资产重组股暴涨,捕捉这些东西与大多数公募基金的理念有些冲突。从基金的角度来说,必须要为投资者防范道德风险。要坚持这个理念,就是一定要通过可认同的方法比如基本面分析来做选择。基金经理的信息要比普通老百姓多一些,但有一些不确定的信息或者说是传言是不能运用的。它也存在着一定的概率,甚至可能是编造的,一旦向负面情况转化的话是无法向投资者解释和交代的。投资者需要的是基金经理帮他们赚取阳光下的利润。

当然,如果判断能力超强,可以去做一些类指数化的投资,分散风险,这是可以做的。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自己觉得目前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没有这样做。凡事有可为,有不可为。我想作为一个追求平稳增长的基金,投资者也不会有什么责怪吧。今年也有基金这样做了,而且效果也不错,但毕竟是极少数成功了,而且具有阶段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