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书籍 >中国领先基金经理访谈>正文内容 与基金经理面对面(3)

与基金经理面对面(3)

专题:

 

从平安到华安,本来是要做债券型基金,后来这只基金被改成了平衡型基金,历时一年多的产品设计修改的过程给了我转型的时间,而华安的股票投资平台也给了我转型的良好环境。

选股·建仓·组合管理

简乐: 您是怎么选股的?

袁蓓: 我比较注重考量公司成长的可持续性,因为中国本身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成长,即使是蓝筹价值股,如果业绩不增长的话,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不管是中石化也好,宝钢也好,大家都是看着它的业绩增长才买。而我更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个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宝利组合里的一些股票,我们是预期能有5年以上的持续大幅增长的。

简乐: 您从何判断成长的可持续性?

袁蓓: 行业背景、产品细分、管理能力等很多方面,需要考量的东西很多,包括一些风险点,也包括成本结构,上下游,太多了。所以要有团队合作。

简乐: 这样的考量没有一个固定模型吗?

袁蓓: 财务模型一定会有一些,但是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模型,如果每个公司都套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面,那是不太可行的。这种多样性是正常的,只是在比较时觉得哪个相对更好一点。

简乐: 那如何选择行业?

袁蓓: 中国的基金业在这一块儿其实还比较弱,我自己也是这样。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时间还比较短,整个资本市场还比较年轻,大家的社会阅历比较浅,对企业也好,对行业也好,对经济也好,接触的时间不够长。通常说隔行如隔山,基金经理因为要投很多行业,其实就是要翻很多山。翻山是需要时间的。今年投这个行业投对了,你明年就能投得对其他行业吗?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所以要更加努力。

即使是对行业研究员来说,其实也是在这个行业之外去看这个行业。毕竟不是在这个行业里,这个行业每天都有一些变化,行业里的变化是日积月累的,它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跟踪了前面的一个量变,但是当到了质变的那个点的时候,稍微忽略,可能就是错过。

简乐: 那如何克服?

袁蓓: 国外一些大牌的研究员,都是跟踪某个行业几十年。一个做零售行业的男研究员,可能会经常到文胸店转一转。对基金经理其实也一样,要克服很多东西。我们现在这个行业相对来说比较年轻,要做好的话,就要想办法去克服浮躁情绪。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和很多不同的人沟通。需要合作。

简乐: 您怎样建仓?

袁蓓: 我自己是这样觉得的:永远都不可能买在最低点,也永远不可能卖在最高点。建仓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是要看市场时机,比如2004年8月宝利刚成立时,因为那个时候市场比较低迷,给了我们机会去匀速地建仓。如果是2005年以后发的基金,就需要把这个节奏把握得更快一些。

什么时候买、买多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0到0.5%到2%到3%或者更高,需要一个反复研究、验证、强化和增强信心的过程,而不是说突然就从0到10%。

对事物的认识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考虑的过程长一点可能需要的时间也会长一点,最后的结论更肯定一点,动作往往也会快一些。但是如果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后突然的一个想法改变了过去经过反复思考的结论时,要特别小心,它们往往是错的。我做过,大多是错的。往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瞬间决策就是错的,或者说错的概率非常大。这个市场从来都不缺少机会,给了足够的时间犯错,也给了足够的时间纠错,多考虑不是坏事,只要不是犹犹豫豫,没有结论,无法操作就可以,有了结论就要适度的果断操作。

简乐: 可能在您身上永远不会发生这样的场面,比如说一个基金经理某一天某只股票当天市场90%的买盘都是他一个人。给人的感觉是指挥千军万马一下子冲过去。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在您身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