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选择之道(15)
专题:
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如麦哲伦基金)的最大差别是前者是静态的,其基金份额一直保持固定不变。封闭式基金投资者如果要退出,只能将其持有的基金份额出售给其他投资者,就像出售一只股票一样。而开放式基金的份额则是动态的。有新的资金买入,基金份额就会增加相应的数量;投资者如果卖出,也就是他持有的份额要求赎回,基金总额就减少相应的数量。
基本上,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管理和开放式基金没什么区别,不过封闭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工作职位上相对而言有着更多的保障。封闭式基金不会像开放式基金那样由于巨额赎回而大幅缩水,因此基金经理不必为规模缩小操心。导致封闭式基金经理丢掉职位的唯一原因是投资管理太糟糕,导致基金净值大幅下跌。一般而言,管理封闭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就好像获得终身聘书的大学教授一样,都可以安安稳稳干一辈子,除非是犯下非常严重错误的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会被解聘。
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到底哪一类更好或者更差,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一个有明确结论的研究报告。就我个人的一般观察表明,两种基金都没什么特别的优势。在《福布斯》基金名人堂中,表现优异的基金,既有封闭式的也有开放式的,可见基金业绩好坏与其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关系不大。
封闭式基金吸引人的一个特点是,封闭式基金交易方式和股票一样,其价格波动也和股票一样,其市场价格和资产净值相比,有时会出现折价,有时会出现溢价。因此,在股市大跌时,那些寻找便宜货的投资者,就可能趁机低价买入那些相对于基金单位净值折价幅度很大的封闭式基金,等待市场反弹大赚一笔。
国家基金
有许多封闭式基金非常有名,因为它们是投资于某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国家基金。国家基金是投资整个国家,而不仅仅是投资一些公司,听起来似乎更加富有想象力。如果你在意大利看着美丽的幸福喷泉(Trevi Fountain),喝着意大利美酒,吃着意大利比萨饼美食,那么再固执的家伙也会愿意投资意大利国家基金。我在这里给基金销售人员出个好主意:如果在国外各大旅馆房间电话上注明国家基金的免费业务咨询电话,肯定会接到很多单子!
目前全美至少有75家国家基金和地区基金。随着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纷纷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基金数量肯定会进一步增长。最近在迈阿密就推出了两家古巴国家基金,其投资着眼点在于古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快速增长。
国家基金作为一项长期投资工具,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成长都比美国更快,因此它们的股市也会比美国涨得更快。在过去的10年中,事实的确如此。即使是我管理的麦哲伦基金,投资国外公司股票赚钱的概率明显高于投资美国本土公司股票。
不过要想在国家基金投资上取得成功,你必须有长期投资的耐心,还要有逆向投资的决心。投资者常常误以为国家基金能够短期快速赚大钱,这往往会成为那些想一夜暴富者的投资陷阱。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德国基金和它后来分离出来的新德国基金。这两只国家基金之所以选择投资德国,是基于以下的看法:柏林围墙倒塌了!德国统一了!东德和西德的德国人互相拥抱,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欢呼,原来强大的德国将要复兴了,这肯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投资德国的好机会。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由于一种多年压抑的情绪的释放,人们会幻想一夜之间整个欧洲大一统都不再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1992年东西德统一那个神奇时刻的到来,使人们以为欧洲各国长久以来的冲突和矛盾会在一夜之间全部化解:法国人和德国人相拥和好,英国人也会和法国人、德国人握手言欢,意大利会放弃自己的货币里拉,荷兰人会放弃本国货币荷兰盾,实行欧洲货币单一化。整个欧洲将会进入统一、和平、繁荣的梦幻时代!我个人觉得,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预期相信经营进出口业务的Pier 1进口公司股价会大幅反转。
基金选择之道(6)
那些推销员会说,国债基金由专业经理人来操作,能够在最佳时机适时买入卖出,风险比较低,收益率比较高。说得好听,可是这种情形很少出现。纽约债券承销商GHC公司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从1980~1986年,债券基金收益率一直低于单个债券,有时一年收益率竟落后2%之多。而且债券基金期限越长,相对单个债券的业绩表现也越差。专家管理债券基金能够获得一些超额收益,但还不够补偿投资者申购债券基金为这些专家付出的管理费用成本。
周末焦虑症(4)
除了忧虑将会发生毁灭性大熊市和全球大萧条之外,我们还担忧贸易赤字、失业问题以及预算赤字。在准备参加巴伦圆桌会议之前,我本来就已经忧虑得很,晚上很少能够睡个好觉,圆桌会议之后,我的睡眠更糟了,一连做了3个月的恶梦。
基金选择之道(16)
当柏林人踩着柏林墙的瓦砾载歌载舞欢庆时,由于疯狂抢购,德国基金和新德国基金的买入价格竟然比基金单位净值高出了25%!这些国家基金一夜暴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利好支撑,只不过是大家对德国经济未来会非常繁荣一厢情愿的愿望而已。(最近也出现对于朝鲜南北统一的过度预期,我认为这也会导致一个类似的短暂市场狂热。)
基金选择之道(7)
很奇怪的是,入选指数的就是那些股票,而这么多基金公司买卖的也是那些股票,但基金投资业绩却比不上指数,这是一个现代证券市场之谜。大多数基金经理连市场的平均业绩水平都赶不上,这听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实际情况的确如此。1990年基金再次输给标准普尔500指数,这已经是基金连续输给市场的第8年!
周末焦虑症(5)
对于伊拉克战争巨大的忧虑和恐惧,让大家本来就十分悲观的未来预测,只能是雪上加霜,伤口撒盐。到1991年1月15日,我们这些投资大师又聚到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时,关于对伊战争中美军阵亡人数究竟会有多么巨大这一阴影仍然笼罩在我们心头。在我们“经济之花即将凋谢”为主题的讨论中,本来平时就忧心忡忡的朱洛夫比平时更为悲观沮丧。他预言道琼斯将会暴跌,暴跌到2000点,比1987年暴跌的最低水平更低,而迈克尔·普赖斯认为会大跌500点左右,马克·帕金斯甚至认为道琼斯将会暴跌到1600~1700点。我则认为,最糟糕的情况是经济将会出现大衰退,如果战争如某些人预料的那样可怕的话,股指就会暴跌1/3。
基金选择之道(17)
如果你能够自己下功夫研究,欧洲公司的追踪研究信息极少,反而是你投资这些企业的一种有利条件。例如仔细研究沃尔沃汽车公司后,你会发现这家公司的股价只相当于每股流动现金,严重被低估。这正是我管理麦哲伦期间在国外股票投资上做得非常成功的主要原因。在美国要想寻找到一只严重低估的好股票非常困难,因为市场上同时有1 000多个比你更加聪明的家伙,也在时时盯着同样的股票。但在法国、瑞士或瑞典,情况却并非如此,那些国家的聪明人都在研究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或伟大的哲学家尼采,却没有人愿意研究沃尔沃汽车公司或雀巢公司。
基金选择之道(8)
1969-13.0-8.4
周末焦虑症(6)
跟着感觉走的选股方法,最大的毛病是,在股市大涨600点后,股票已经被高估,人们反而会感觉股市还会涨得更高,因而会在高位买入,结果股市调整而被严重套牢;而在股市大跌600点后,股票普遍被低估,人们反而感觉股市还会跌得更低,结果后来股市反弹而错失低价买入良机。如果你不是严格地按照每月定期定额买入股票的话,你就得找出一种办法,让自己能够始终坚定对股市的信心。
基金选择之道(18)
日本公司做事非常刻板,会谈进行好像仪式或典礼,咖啡一直不停地倒,鞠躬鞠个不停。有一次在某一家公司拜访时,我问了一个关于资本支出的问题,我用英语来说只用了15秒,可是翻译人员用了足足5分钟才转述给日方人员,对方用日语回答了足足7分钟,最后翻译人员告诉我的答案却只有一句话:“1.05亿日元。”日语真是一种非常繁琐的语言。
基金选择之道(9)
·新兴成长型基金:主要投资小盘股。好几年来小盘股一起落后于市场,1991年突然开始以很大优势战胜市场。
基金选择之道(19)
在最近日本股市大调整之前,价钱便宜、值得投资的股票只有日本小公司股票。在我看来,这些小公司是日本未来经济成长和繁荣的关键,如同小公司在美国经济中一样非常重要。过去日本股市疯狂上涨的大牛市前期,这些小公司股票被市场所忽略,而我却重点在购买这些小公司股票。后来这些小公司股票价格也和其他股票一样,上涨到疯狂的地步,我就全部抛出了。考虑衡量所有因素之后,我宁愿投资一只稳健的美国小盘成长型股票基金,也不愿投资股价高得离谱的日本股市。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1)
最近,我收拾了一下我的办公桌,清理掉最近刚收到的一大堆“红鲱鱼”,从布满灰尘的书架上取下厚厚一大摞麦哲伦基金年报,希望弄清楚过去13年来我到底是如何管理这家基金的。在此过程中,我得到了富达基金公司电脑专家盖伊·塞兰德罗(Guy Cerundolo)、菲尔·塞耶(Phil Thayer)和杰奎斯·佩罗德(Jacques Perold)的帮助,特别是杰奎斯·佩罗德,他把我赚大钱的股票和赔大钱的股票列成了一张表打印出来。这张表的分析结果比我想象的还要有启发意义,甚至连我自己也对一些结果感到吃惊。大家原先普遍认为麦哲伦基金成功主要是来自于投资小盘成长股,但事实表明并非如此。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2)
1969年,当我受雇成为富达公司的股票分析师的时候,股票市场正好即将要进入萧条。当时,股价已经到达了顶峰,接着就掉头向下,1972~1974年发生了股市大崩盘,这次股市崩盘是继1929~1932年股市大崩盘之后最严重的一次股市暴跌。突然之间,没有人再愿意买基金,原来狂热购买基金的投资者变得毫无兴趣。基金业极度萧条,以至于原来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基金推销员队伍不得不解散。这些推销员又重新回到他们推销基金之前的老本行,去推销真空吸尘器或者汽车石蜡。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3)
我做股票分析师期间,所熟悉的股票范围包括大部分纺织业、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股票,所有这些公司只不过相当于股市中上市公司总数的25%,因此对我来说,管理一家可以购买任何股票的资本增值基金,会感到过去的研究积累明显不足。好在我在1974~1977年间担任过富达基金公司研究部的经理,也是投资委员会成员之一,这些工作使我对其他行业也有所了解。1975年,我就开始帮助波士顿一家慈善机构管理投资组合,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基金投资管理的直接经验。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4)
我重新翻看了这份1978年3月出炉的麦哲伦基金年报,年报表明,基金在1977年净值增长了20%,而同期的道琼斯平均指数却下跌了17.6%,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9.4%。麦哲伦基金之所以如此成功,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这个菜鸟基金经理人的功劳。在致基金持有人的信中,我总是尽可能简单地向投资者解释我的投资策略,我这样阐述:“减持汽车、航空、铁路、公用事业、化工、电子和能源行业股票,而增持金融、电视、娱乐、保险、银行、消费品、旅馆和租赁行业的股票。”就这样简单几句,就概括了我如何让这只资产规模仅有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5)
许多基金经理人在投资态度上总是防守,防守,再防守—先是买入股票,然后一旦这些股票表现不好时,不愿割肉,于是继续持有,并想方设法找出各种新的借口给自己持有这些烂股票辩护(华尔街的许多基金经理把很大一部分精力仍然用在想方设法给自己业绩不好找借口上)。而我在投资上总是进攻,进攻,再进攻—不断地寻找价值低估更厉害、赚钱机会更大的股票,来替换掉我手中现有的赚钱机会相对较小的股票。1979年股市行情一片大好,标准普尔指数上涨了18.44%,而麦哲伦基金表现仍然远远超越大盘,增值了51%。在基金年度报告中,我像去年第一次写年报一样,又得绞尽脑汁向持有人们解释我如何取得这么好的投资业绩,这次我这样说:“增持旅馆行业、餐饮行业和零售行业股票。”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6)
回顾我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前几年的投资时,我很吃惊地发现,当时基金的换手率非常高:第1年换手率343%,当时基金投资组合中有41种股票,随后3年的换手率是300%。从1977年8月2日我出售了30%的持股开始,我就一直在以惊人的频率不停地买进卖出,每个月在我的投资组合中都会有石油公司、保险公司和消费品公司的股票不断进进出出。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7)
与上市公司共进午餐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8)
我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与一个来自西尔斯百货的人交谈,以了解有关地毯的最新销售情况。也许和壳牌石油公司的一位副总裁交流,他会向我简述一下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化工市场的最新情况(和壳牌石油公司人士交谈时得到的一个及时信息,让我及时卖掉了一家乙烯公司的股票,不久之后这只股票暴跌)。一位来自凯普尔(Kemper)保险公司的人士会告诉我保险费率最近是涨是跌。10次这样的闲谈,其中可能有两次会让我发现一些重要的信息。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9)
当时是1980年,正值卡特总统执政的末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了抑制经济过热,猛踩刹车,把利息率提高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尽管银行业增长前景非常好,但是银行股居然以低于账面价值的市场价格在销售。我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着脑袋一想,利率提高银行股会如何如何,于是发现银行股被严重低估的;而是在一次亚特兰大举行的由罗宾逊-汉弗瑞投资公司主办的一次地区投资会议上发现的。
点击阅读更多战胜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