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焦虑症(4)
专题:
除了忧虑将会发生毁灭性大熊市和全球大萧条之外,我们还担忧贸易赤字、失业问题以及预算赤字。在准备参加巴伦圆桌会议之前,我本来就已经忧虑得很,晚上很少能够睡个好觉,圆桌会议之后,我的睡眠更糟了,一连做了3个月的恶梦。
1989年的圆桌会议比1988年的气氛要轻松一点,尽管朱洛夫先生说,按照中国农历,这一年是蛇年,而蛇可是一种不祥的征兆。可是到了1990年召开圆桌会议时,原先大家一再预言将会发生的经济大萧条却根本没有发生,而且根本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将会发生,道琼斯指数不但没有暴跌,反而上涨到了2500点。然而,我们又找出了一些新的应该逃离股市的理由。房地产业崩溃了,我们忧虑的灾难表上又多了一项。让我们感到忧虑不安彻夜难眠的是,股市已经连续7年上涨(1987年10月虽然发生了暴跌,可是年底收盘还是略高于1986年),未来股市肯定不可避免将会下跌。我们现在担心的是,过去这7年股市行情太好了!即使是我的那些经过许多大风大浪都不会轻易被吓倒的朋友们,也已经在讨论应该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藏到家中,因为他们担心那些货币中心银行也可能破产,整个国家银行体系可能崩溃。
1990年的悲观情绪甚至超过了1980~1982年。1980~1982年那时候投资者对股票失望至极,简直是谈股色变,只要有人提到股票,其他人就会把话题转开,宁愿谈论地震、葬礼,甚至是波士顿红袜队毫无希望获得冠军。到了1990年,人们对股市的反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避而不谈,他们甚至会非常急切地告诉你为什么看空股市。我本人就真的碰见过,坐车时出租车司机向你推荐债券,理发时理发师吹嘘说自己买入了看跌股票期权,押宝股市会大跌,这样看跌期权就会大幅增值。
我本来以为,像理发师这样的人,根本没有听说过看跌期权是什么玩意儿,但是现在他们居然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进行如此复杂的交易。华尔街著名投资大亨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曾经说过,当擦鞋童都买股票的时候,就是应该全部抛出的时候了。如果他的观点正确的话,那么,连理发师都买入看跌期权押宝股市将会大跌的时候,应该就是买入股票的大好时机了。
我收集了1990年秋季的一部分报刊,给各位读者重现一下当时的投资大众对于股市的态度有多么低迷,以下这些大字标题还算是比较乐观的呢:
“这次大裁员给专业人士打击沉重”—《华尔街日报》,10月4日
“你的工作还能保得住吗?”—《新闻周刊》,11月25日
“艰难度日”—《纽约时报》,11月25日
“房地产市场崩盘”—《新闻周刊》,10月1日
“高租金使年轻人无能力租房”—《商业周刊》,10月22日
“房地产不景气严重打击房屋改建企业”—《商业周刊》,10月22日
“房地产崩溃危及金融机构”—《美国新闻》,11月12日
“3年前自东北部开始的房地产业衰退已经扩展到全国范围”—《纽约时报》,12月16日
“赤字预案提交国会结果难料,即使通过也难包治百病”—《华尔街日报》,10月1日
“不知美国经济还会衰退多久”—《华尔街日报》,12月3日
“消费者放眼未来只有失望”—《商业周刊》,12月10日
“焦虑时代的生存指南”—《新闻周刊》,12月31日
“美国还有竞争力吗?”—《时代周刊》,10月29日
“你的银行能幸存下去吗?”—《美国新闻》,12月12日
“你还有竞争力吗?美国人正在落后,如何奋起直追”—《商业周刊》,12月17日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沙漠中还有一场战争要打。新闻媒体云集五角大楼的新闻发布室,数百万观众第一次知道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地理位置到底在哪里。军事战略专家们在争论不休,伊拉克军队如果使用生化武器,美军会伤亡多少士兵。伊拉克军队人数在全世界排名第4,而且训练有素,他们蹲伏在加固的地下碉堡里,而这些碉堡隐藏在漫天的沙丘之中。
基金选择之道(16)
当柏林人踩着柏林墙的瓦砾载歌载舞欢庆时,由于疯狂抢购,德国基金和新德国基金的买入价格竟然比基金单位净值高出了25%!这些国家基金一夜暴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利好支撑,只不过是大家对德国经济未来会非常繁荣一厢情愿的愿望而已。(最近也出现对于朝鲜南北统一的过度预期,我认为这也会导致一个类似的短暂市场狂热。)
基金选择之道(7)
很奇怪的是,入选指数的就是那些股票,而这么多基金公司买卖的也是那些股票,但基金投资业绩却比不上指数,这是一个现代证券市场之谜。大多数基金经理连市场的平均业绩水平都赶不上,这听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实际情况的确如此。1990年基金再次输给标准普尔500指数,这已经是基金连续输给市场的第8年!
周末焦虑症(5)
对于伊拉克战争巨大的忧虑和恐惧,让大家本来就十分悲观的未来预测,只能是雪上加霜,伤口撒盐。到1991年1月15日,我们这些投资大师又聚到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时,关于对伊战争中美军阵亡人数究竟会有多么巨大这一阴影仍然笼罩在我们心头。在我们“经济之花即将凋谢”为主题的讨论中,本来平时就忧心忡忡的朱洛夫比平时更为悲观沮丧。他预言道琼斯将会暴跌,暴跌到2000点,比1987年暴跌的最低水平更低,而迈克尔·普赖斯认为会大跌500点左右,马克·帕金斯甚至认为道琼斯将会暴跌到1600~1700点。我则认为,最糟糕的情况是经济将会出现大衰退,如果战争如某些人预料的那样可怕的话,股指就会暴跌1/3。
基金选择之道(17)
如果你能够自己下功夫研究,欧洲公司的追踪研究信息极少,反而是你投资这些企业的一种有利条件。例如仔细研究沃尔沃汽车公司后,你会发现这家公司的股价只相当于每股流动现金,严重被低估。这正是我管理麦哲伦期间在国外股票投资上做得非常成功的主要原因。在美国要想寻找到一只严重低估的好股票非常困难,因为市场上同时有1 000多个比你更加聪明的家伙,也在时时盯着同样的股票。但在法国、瑞士或瑞典,情况却并非如此,那些国家的聪明人都在研究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或伟大的哲学家尼采,却没有人愿意研究沃尔沃汽车公司或雀巢公司。
基金选择之道(8)
1969-13.0-8.4
周末焦虑症(6)
跟着感觉走的选股方法,最大的毛病是,在股市大涨600点后,股票已经被高估,人们反而会感觉股市还会涨得更高,因而会在高位买入,结果股市调整而被严重套牢;而在股市大跌600点后,股票普遍被低估,人们反而感觉股市还会跌得更低,结果后来股市反弹而错失低价买入良机。如果你不是严格地按照每月定期定额买入股票的话,你就得找出一种办法,让自己能够始终坚定对股市的信心。
基金选择之道(18)
日本公司做事非常刻板,会谈进行好像仪式或典礼,咖啡一直不停地倒,鞠躬鞠个不停。有一次在某一家公司拜访时,我问了一个关于资本支出的问题,我用英语来说只用了15秒,可是翻译人员用了足足5分钟才转述给日方人员,对方用日语回答了足足7分钟,最后翻译人员告诉我的答案却只有一句话:“1.05亿日元。”日语真是一种非常繁琐的语言。
基金选择之道(9)
·新兴成长型基金:主要投资小盘股。好几年来小盘股一起落后于市场,1991年突然开始以很大优势战胜市场。
基金选择之道(19)
在最近日本股市大调整之前,价钱便宜、值得投资的股票只有日本小公司股票。在我看来,这些小公司是日本未来经济成长和繁荣的关键,如同小公司在美国经济中一样非常重要。过去日本股市疯狂上涨的大牛市前期,这些小公司股票被市场所忽略,而我却重点在购买这些小公司股票。后来这些小公司股票价格也和其他股票一样,上涨到疯狂的地步,我就全部抛出了。考虑衡量所有因素之后,我宁愿投资一只稳健的美国小盘成长型股票基金,也不愿投资股价高得离谱的日本股市。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1)
最近,我收拾了一下我的办公桌,清理掉最近刚收到的一大堆“红鲱鱼”,从布满灰尘的书架上取下厚厚一大摞麦哲伦基金年报,希望弄清楚过去13年来我到底是如何管理这家基金的。在此过程中,我得到了富达基金公司电脑专家盖伊·塞兰德罗(Guy Cerundolo)、菲尔·塞耶(Phil Thayer)和杰奎斯·佩罗德(Jacques Perold)的帮助,特别是杰奎斯·佩罗德,他把我赚大钱的股票和赔大钱的股票列成了一张表打印出来。这张表的分析结果比我想象的还要有启发意义,甚至连我自己也对一些结果感到吃惊。大家原先普遍认为麦哲伦基金成功主要是来自于投资小盘成长股,但事实表明并非如此。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2)
1969年,当我受雇成为富达公司的股票分析师的时候,股票市场正好即将要进入萧条。当时,股价已经到达了顶峰,接着就掉头向下,1972~1974年发生了股市大崩盘,这次股市崩盘是继1929~1932年股市大崩盘之后最严重的一次股市暴跌。突然之间,没有人再愿意买基金,原来狂热购买基金的投资者变得毫无兴趣。基金业极度萧条,以至于原来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基金推销员队伍不得不解散。这些推销员又重新回到他们推销基金之前的老本行,去推销真空吸尘器或者汽车石蜡。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3)
我做股票分析师期间,所熟悉的股票范围包括大部分纺织业、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股票,所有这些公司只不过相当于股市中上市公司总数的25%,因此对我来说,管理一家可以购买任何股票的资本增值基金,会感到过去的研究积累明显不足。好在我在1974~1977年间担任过富达基金公司研究部的经理,也是投资委员会成员之一,这些工作使我对其他行业也有所了解。1975年,我就开始帮助波士顿一家慈善机构管理投资组合,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基金投资管理的直接经验。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4)
我重新翻看了这份1978年3月出炉的麦哲伦基金年报,年报表明,基金在1977年净值增长了20%,而同期的道琼斯平均指数却下跌了17.6%,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9.4%。麦哲伦基金之所以如此成功,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这个菜鸟基金经理人的功劳。在致基金持有人的信中,我总是尽可能简单地向投资者解释我的投资策略,我这样阐述:“减持汽车、航空、铁路、公用事业、化工、电子和能源行业股票,而增持金融、电视、娱乐、保险、银行、消费品、旅馆和租赁行业的股票。”就这样简单几句,就概括了我如何让这只资产规模仅有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5)
许多基金经理人在投资态度上总是防守,防守,再防守—先是买入股票,然后一旦这些股票表现不好时,不愿割肉,于是继续持有,并想方设法找出各种新的借口给自己持有这些烂股票辩护(华尔街的许多基金经理把很大一部分精力仍然用在想方设法给自己业绩不好找借口上)。而我在投资上总是进攻,进攻,再进攻—不断地寻找价值低估更厉害、赚钱机会更大的股票,来替换掉我手中现有的赚钱机会相对较小的股票。1979年股市行情一片大好,标准普尔指数上涨了18.44%,而麦哲伦基金表现仍然远远超越大盘,增值了51%。在基金年度报告中,我像去年第一次写年报一样,又得绞尽脑汁向持有人们解释我如何取得这么好的投资业绩,这次我这样说:“增持旅馆行业、餐饮行业和零售行业股票。”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6)
回顾我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前几年的投资时,我很吃惊地发现,当时基金的换手率非常高:第1年换手率343%,当时基金投资组合中有41种股票,随后3年的换手率是300%。从1977年8月2日我出售了30%的持股开始,我就一直在以惊人的频率不停地买进卖出,每个月在我的投资组合中都会有石油公司、保险公司和消费品公司的股票不断进进出出。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7)
与上市公司共进午餐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8)
我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与一个来自西尔斯百货的人交谈,以了解有关地毯的最新销售情况。也许和壳牌石油公司的一位副总裁交流,他会向我简述一下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化工市场的最新情况(和壳牌石油公司人士交谈时得到的一个及时信息,让我及时卖掉了一家乙烯公司的股票,不久之后这只股票暴跌)。一位来自凯普尔(Kemper)保险公司的人士会告诉我保险费率最近是涨是跌。10次这样的闲谈,其中可能有两次会让我发现一些重要的信息。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9)
当时是1980年,正值卡特总统执政的末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了抑制经济过热,猛踩刹车,把利息率提高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尽管银行业增长前景非常好,但是银行股居然以低于账面价值的市场价格在销售。我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着脑袋一想,利率提高银行股会如何如何,于是发现银行股被严重低估的;而是在一次亚特兰大举行的由罗宾逊-汉弗瑞投资公司主办的一次地区投资会议上发现的。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10)
在1981年3月份推出的年度报告中,我非常高兴地指出,麦哲伦基金增值近100%,与1980年3月相比,麦哲伦基金净值已经增长了94.7%,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却只上涨了33.2%。
点击阅读更多战胜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