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鼻子 关掉眼睛耳朵(1)
专题:
境界篇
第十七章 打开鼻子 关掉眼睛耳朵
现实中,图象和声音都可以量化,惟独气味难以量化。股市中,信息和评论无
处不在,惟独市场温度需要自己感受。打开鼻子,关掉眼睛和耳朵,让情绪的魔鬼
永远藏在潘朵拉的盒子之中。
“新兴与转轨”的市场对于投资者的挑战并不是发展潜力与投资机遇是否充足的问题,而是信息过剩与乱象丛生扰乱投资计划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市场生态”往往是“杂音与天赖”交织,“喧嚣与荒诞”并存,信息的“来袭”就象是“枪林弹雨”一样,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虚假信息、盘面诱惑令投资者难以抗拒,投资者一不小心就会被“诱惑、误导”这颗“糖衣炮弹”所击中。
首先,一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缺乏责任感和严肃性,给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伤害。“隐瞒造假、重大遗漏”曾经屡见不鲜,“虚盈实亏、虚增资产、虚列项目”时有发生,甚至还有故意“先预盈、后预警、再预亏”的,有时一则莫名其妙的“澄清公告”、“补充公告”又会让投资者“云里雾里”,从而人为影响市场效率,这些“造假公司、变脸公司、补丁公司”的存在使得信息披露的严肃性受到重大挑战。一些公司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圈钱”目的,制造概念,拉高股价,让中小投资者成为高位再融资的“买单人”,大股东占款、违规担保,大比例分红、“瓜分、掏空”上市公司,在报表公布时又是“被动披露,延迟披露,选择性披露”,能瞒则瞒,能拖则拖,最终剥夺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这些都在无形中侵蚀着投资者的利益。事实上,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上市公司取信于投资者的基本“游戏规则”,投资者面对一个不够完善的信息披露环境,就必然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
其次,一些股评节目、新闻报道缺乏必要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许多投资者都喜欢看股评节目,其实这是看盘时的思维惯性在休市时的一种延续,实质上是投资者为了寻求证明与安慰的一种心理倾向。正是由于人们选择性的听取自己喜欢听的信息,于是部分股评节目就逐渐的演变成了“商业广告”,甚至有的还演变成了“娱乐节目”,在当时听起来都觉得是那么的正确,但是事后连起来一看,简直就是一本《笑话大全》。事实上,“铁打的节目,流水的嘉宾”这种形式安排本身就是一种靠不住的“泥鳅股评”,表面上是“百家争鸣、博采众长”,实际上也为逃避责任找到了借口。实质上,投资交易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而连贯的过程,投资决策的逻辑也应该是一个严密、完整、系统的规则体系,而不是“看图说话”般的“涨时看涨,跌时看跌”、“繁荣谈价值,萧条还谈价值”、或是“行情好了多头说话、行情糟了空头说话”,完善的投资交易规则体系也远不止谈谈宏观经济、谈谈市场特点这样简单。
第三,盘面外的信息况且如此,盘面内的信息同样会引诱、误导投资者的视听,如果说以上两点是“外患”,那么这一点就是“内忧”。许多投资者习惯于用眼睛去“盯盘”,却总是忘记了用脑子去思考,他们每天的看盘工作就象是在“看电影”、“看琼瑶剧”一样,时常会被其中的“电影情节”所感动,在“条件反射”的作用下偶尔又和“电影情节”互动地交易几把,许多投资者都是这样以“边吃盒饭边看电影”的方式在证券公司度过每一天。事实上,盘面信息对于投资者的影响程度和投资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决定投资者成熟程度的一种表现,前面我们讲的“见见之时,见非所见”,就是指投资者只看到了形而下的表象,却没有看到形而上的实质,如果投资者始终被“盘面表现、赚钱效应”牵着走,那么肯定就很难做到“一只脚在市场内,一只脚在市场外”的良好心理状态,最终自然沦为盘面的奴隶和囚徒,这正是所谓的“当局者迷”。
三大确定性取代三大基石(2)
什么是极端状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价值投资角度出发,寻找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价值洼地”是一种极端状态,此时的价格具备了高安全边际;从交易技术的角度来说,当抛盘释放完毕,空方力量已如“倦飞之鸟、展翼而毙”之时其实就是“旧力已去,新力未至”的“趁虚切入时机”。事实上,注重基本面与价值的“市场严重出错”和注重技术与情绪的“心理严重出错”两者都是极端状态的表现形式,如果结合起来考虑效果就会更佳。当市场的系统风险释放完毕之后,去选择具有高安全边际的品种、拟合具有高安全边际的价格,通过调仓来进行分仓布局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使得每一个部位都能具有安全成本与优势价格……其实这些交易的执行都需要抓住一个首要的前提——在极端状态中寻找确定性。
积柔成刚借势而为之道(4)
比如,即便是(000088)盐田港、(000792)盐湖钾肥、(600428)中远航运这样的优势二线蓝筹品种,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也会出现因心理出错而导致的交易性机会,因此在可选余地很大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基本面优良(高安全边际与成长性)的品种,这样做不仅可以享受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双重保险,而且也有利于“迎接”由反弹而转化为反转的可能性。投资者在绝佳低点介入优质品种后,便可以“长短两相宜”的去“被动进取”,进而践行“短线切入点,价值获利观”的投资理念。
打开鼻子 关掉眼睛耳朵(2)
事实上,无论是盘面之外还是盘面之内的信息,这个市场中的信息并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正如老子所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果没有取舍就称不上是有效信息,信息多了只会令人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贪婪与恐惧的人性弱点也并非时刻都会表现出来,只有当它们在与“冗沓信息”的互动、感应、反馈中,它们才会被激发和加剧。因此,投资者真正要做的就是用具体的措施来“屏蔽”掉那些无效信息的干扰,“打开鼻子,关掉眼睛和耳朵”,让情绪的魔鬼永远藏在“潘朵拉的盒子”之中。
价值投资与交易之路(1)
经典实战案例分析
第二十五章 经典实战案例分析(二)(部分略)
价值投资与交易之路(2)
非常交易 后记
历时两年时间,终于要把这本书完成了,就在本书即将完成的最后阶段,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都陷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仿佛作为全球“金融心脏”的华尔街一夜间成了“*ST华尔街”,风暴的突袭令国内A股亦是“唇亡齿寒、雪上加霜”,但是我们觉得,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与危难时刻,投资者更加应该保持一份冷静与清醒,客观看待当前中国经济的大背景以及风险背后所孕育的机会,应该充分认识这是一场投资者必须打赢的“反恐战争”。
K线是方的 股市是圆的(1)
第十九章 K线是方的 股市是圆的
K线是方的 股市是圆的(2)
关于“少数人与多数人”、“群体层面与个别层面”的问题,我们不妨再从行为金融的原理上来得到进一步的解释。不难发现,通常人们都会自然地把“(个)人的非理性”与“市场的非理性”简单地画上等号,但是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即投资者个人纵然是非理性的,此时市场仍有可能是理性的(个人非理性,市场可能非理性也可能理性)。实质上,投资者类型的充分多样化就是市场理性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是不同市场力量共同形成有效价格的一个必要条件。这里的关键问题,不仅在于投资者个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属性,还在于这些投资者是否会在同一时间表现出了同种类型的非理性,比如大多数人同时追涨或同时杀跌。如果大量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是互不相关的,那么交易中的非理性就有可能被相互抵消、相互补偿,虽然此时市场的换手率很高,显得投资者个人欠缺理性,但实际的“价格冲击成本”(或称“价格冲击能量”、“价格穿透力量”)并不是太高,此时的高换手率就可以近似的等同于高流动性,市场在个人非理性的情况下仍然具有理性和有效性,价格基本体现了价值。而如果大量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是相互关联的,甚至是高度一致的(因从众心理与一致心理反应),那么他们的交易结果就不会被相互抵消、相互补偿,此时的换手率未必很高(也可能高),但实际的“价格冲击成本”却很高,“价格冲击能量”很大,此时的高换手率就不能代表高流动性,由于“价格穿透力量”强大,此时甚至还意味着流动性的相对贫乏,市场在个人非理性的“一致作用”下打破平衡、走向无效,从而走向“市场出错”、“市场失灵”。因此,实际上,投资者多样化的倾向就是造就有效市场的根本原因,而多样化的丧失就会意味着市场正在走向无效化。
什么是投资的交易系统(1)
系统篇
什么是投资的交易系统(2)
此外,换个角度来说,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统其实也可以拆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完整交易系统的总体就是这些“子系统”的综合集成。在要素上,交易系统可以分为投资者交易系统、资金管理交易系统、投资标的交易系统;在形式上,则可以分为流程系统和物理系统;在类型上,又可以分为机械交易系统和交易规则系统。
什么是投资的交易系统(3)
三、交易系统有效性的来源
交易系统的规则与流程(1)
第二十二章 交易系统的规则与流程
交易系统的规则与流程(2)
可见,风险正是在这样的循环运转间被逐步地化解,这也是交易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在系统流程的外部可能是冷漠而无为的,但是在系统流程的内部却是热情而有为的,它可以象“涡轮”的离散力一样“吸走”风险,象“太极醉拳”的化劲一样“肩不带力、放开了打”,又可以象“落叶飞刀、剑过无痕”的内力一样令风险“剑不出鞘、胜负已判”,归根结底,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善下而为、借势而为”的化解之道。
建立价值交易决策系统
第二十三章 建立价值交易决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