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公司投资案——临危受命任首席(1)
专题:
我真是大错特错了。
——沃伦·巴菲特,2002,2005
我们了解到,要想像巴菲特那样投资那你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所做的投资很难马上出结果,而且结果往往不甚明了。巴菲特的事例说明,一项刚开始就急转直下看似要被三振出局的投资,多年后可能会变成一个本垒打。相反地,一项刚开始看似必胜无疑的投资,最后可能会输得很惨。所以千万不要高兴得太早。
如果用棒球术语来形容投资的话,巴菲特就有很多次安打(hits),而且多次还是本垒打。他最成功的投资包括政府员工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西斯糖果公司、博西姆珠宝店、可口可乐、威尔斯法戈、美国运通、《华盛顿邮报》公司以及吉列(2005年被宝洁收购)。然而尽管难以理解,巴菲特也出现过重大失误。当然,这只能说明巴菲特是人而并非是神。但对伯克希尔的股东们来说非常幸运的是,巴菲特很少出现失误,即使出现失误,两次失误之间的间隔也会相隔很久。但这也告诉我们,所有的投资者,包括巴菲特在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巴菲特是一个投资者,而不是一个管理者。实际上,他不喜欢干预他所收购的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这就是他为何坚持收购那些拥有优秀管理层的公司的原因。“我们不会去提醒打击率高达四成的强打者应该要如何挥棒。”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主席致股东辞》,1993年。但是在出现明显重大问题时,巴菲特还是会出手干预并做出适当调整。他说过他最不喜欢解雇人,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会为了保护股东们的利益而这么做。在这一章中我们会了解到,为了保住公司,巴菲特甚至会亲自出马参与经营。
巴菲特对于用股票收购公司也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购,收购者会愿意付现金。但是在此章中我们会看到,1998年他用伯克希尔的股票收购了两家公司,而二者最后都出现了失误。
虽然巴菲特是作为长期型投资者而闻名的,但其实他很清楚何时该停手,何时该继续。如果他确信一项失败的投资再没有翻身的机会时,他绝不会留在原地继续承担损失。
很多现有的出版物中对巴菲特的成功事迹都做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而且学习他的成功之道是大有裨益的。但在这一章中,我们会分析巴菲特的四项失败的投资。这么做并不是要陷巴菲特于尴尬的境地。实际上,要想用他的投资事例来给他难堪是不可能的。他根本没什么好羞愧的。但读者应该理解,有时从一个杰出投资者的失误上可以学到很多,因为正是这些失误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另外,知道优秀的投资者也会犯错,将有助于你在投资过程中形成更合理的投资预期。
在这里要重申的是,我们不能确定一项出现失误的投资多年后不会走向成功。很多伯克希尔的投资刚开始都不温不火,但最后都为股东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这正是本章第一个事例所要说明的,而另外两个例子的发展我们会拭目以待。但是对于最后一个例子,巴菲特已然认输。
股票期权值多少(2)
一些评论家呼吁完全禁止股票期权,但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另外一些人则坚持强制性将股票期权列为费用才是防止选择权滥用的适当解决之道。大部分公司都没有在收益表中将他们股票期权的隐含成本列为费用,这是因为他们不是必须这么做。追溯到1994年,当美国国会讨论这一问题时,最终决定让公司拥有自己的选择权。企业既可以选择在收益表中将员工股票期权列为费用,也可以简单地将股票期权的预期价值放在财务报表的脚注里。因为股票期权费用化会减少盈余,那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些首席执行官以及首席财务官们会做何种选择了。
本章要点
我们在这一章介绍的所有问题投资中,一号码头进出口公司是最令人不解的。在买入不久,巴菲特就开始抛售它的股票。某些因素让他坚信不值得长期持有一号码头的股票。虽然一号码头投资案让他和伯克希尔的股东们遭受了损失,但他至少快速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以最快的速度退出了投资。
所罗门公司投资案——临危受命任首席(2)
所罗门公司投资案——临危受命任首席
股票期权值多少(3)
关键的问题是,对员工股票期权进行估价真的是太难了。尽管估算出一个精确的价格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巴菲特2002年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尽管估算员工股票期权的价值很难,但并不是说不能做出一个合理的估价。他说,会计师会对许多事物进行估价,其中包括为折旧之用估算机器的使用寿命。
董事会独立性(1)
“最不独立”的董事往往都是那些董事费占自身收入很大一部分的人(因而他们很迫切地希望再次入选董事会,从而继续保住这种收入)。然而这些人往往都会被归入“独立董事”之列。
有股东都会获利——不止是获得股票期权的雇员。
真正让投资者们耿耿于怀的是,那些高管往往在股价上涨时行使他们的股票期权,然后在股价下跌之前将它们卖出。这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股市由牛转熊时,他们惯用的方法。也有一些人彻底反对股票期权的使用,因为他们认为它会鼓励高管们操纵股价,或者实施风险很高的计划。比如说,一些高管可能会为了使他们的股票期权值钱,而故意隐瞒坏消息。或者他们会在账上耍花招,人为地抬高股价——直到他们可以行使股票期权,卖掉手中的股票,获得非法收益为止。
真正的问题在于滥用期权(1)
在上面的例子中,公司支出了5000美元,但我们知道,如果股价攀升至每股100美元,那股票期权的实际成本将更高。经济学家伯顿·马尔基尔(Burton Malkiel)和威廉·鲍莫尔(William Baumol)2002年在《华尔街日报》专栏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就算在行使股票期权时将它们支出是正确的,但由于股价涨得越高,收益也就越多,这时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这并不是说马尔基尔和鲍莫尔认同在股票期权的发行当日就将它们支出,他们不是这个意思。他们强调,真正的问题是滥用股票期权,而这一问题靠支出期权是解决不了的。他们担心支出股票期权会鼓励滥用。马尔基尔和鲍莫尔建议使用恰当的以业绩为基础的股票期权。
伯克希尔无指导
沃伦·巴菲特是一位以股东利益为首位而闻名的成功的投资者。所以当他对某个项目怀有浓厚兴趣并有独特见解的时候,他的追随者们往往就以他为中心。没有人想要反对巴菲特。由于巴菲特不喜欢盈利指导,所以业界的其他投资者也都跟风反对。
真正的问题在于滥用期权(2)
巴菲特同时也认为,应当限制高管们卖出股票的时间。他指出,允许他们通过行使期权购买股票之后立即就卖出是不对的。毕竟,一旦卖出了股票,他们就失去了像所有者那样思考和行动的动力。强制雇员在行使股票期权之后抱持住手中的股票,这听起来完全合乎情理,但现实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原因是行使期权必须要纳税。如果要限制他们卖股的权利,那只有让美国国税局(IRS)改变一下纳税政策才行。首先,应该将纳税时间延迟到股票真正卖出之后。其次,要将期权行使之后股价出现的任何收益或损失都考虑在内。实际上,很多怀有诚意的员工在21世纪初股价下跌时,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都像巴菲特鼓励的那样,在期权行使之后还抱持着手中的股票。但是股价下跌之后,他们一个个都损失惨重,一些人的纳税金额甚至超过了他们所持股票的价值。
本章要点
●巴菲特认为,盈利指导不恰当地鼓励了管理者以及投资者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收益,并使企业高管更关注于收益,而不把心思放在业务上。但是,提供盈利指导与否并不能左右投资者进行盈余预估的想法。众人将原因归咎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因为它强制企业申报季度盈利报表。就算是企业终止了盈利指导,投资者还是会做季度盈余预估。不要投资那些拒绝提供盈利指导的公司,特别是也不提供能够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未来运营计划的其他各种特定信息的公司。
本章要点
●高管薪酬过高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首席执行官以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巨额薪酬都来自于股票期权以及其他激励方式。要想知道任何公开上市公司的高管的薪酬,请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网站www.sec.gov,并查找Form DEF 14A这一项。它可以避免你错误地投资那些支付过高薪酬给高管的公司。
巴菲特也会错 结语(1)
沃伦·巴菲特是当代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无疑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投资者。他可能也是被载入书籍最多的一个人。最近在亚马逊网(www.amazon.com)的书籍这一项搜索“沃伦·巴菲特”,我们发现出现的条目竟达2897个之多。其中至少有100本书的书名含有“巴菲特”这个词。本书的出版也将加入这一行列。
必要的恶
我很庆幸自己拥有与生俱来分配资金的天分。
巴菲特也会错 结语(2)
但是尽管巴菲特常常改变投资策略并接受新鲜事物,有三件事是他一定会坚持的。第一,他钟情于保险业。巴菲特的个人财富直接来源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而伯克希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一个产业——保险业。有保险业做伯克希尔的坚实后盾,巴菲特才能大量尝试各种新鲜花样。他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仅仅靠卖保单所得的保费以及用回报率来进行投资就足以支付索赔金额,而且还能留给股东们可观的收入。
巴菲特3%的税率
说到税收政策的时候,人们通常感到有些诧异的是,沃伦·巴菲特这个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资本家,竟然完完全全地站在自由派一方。他支持高所得税和高财产税。他在所写的文章中大肆呼吁企业以及个人所得税率都应该提得更高。
巴菲特也会错 结语(3)
这又引发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巴菲特认同了学术界的贴现现金流分析法的价值,但在其他很多方面他都持否定态度。比如说,很多学者(以及大部分专家)都坚信市场是有效的,这意味着股价精确地反映了股票的内在价值。所以,这些人认为依靠选股为基础,在长期投资中是不可能总是超越市场指数的。尽管他们相信像巴菲特这样的顶级投资者可以做到这些,但他们通常都将这样的案例视作非常规而加以忽略。然而,巴菲特不赞成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以及市场有效性的假设。他认为这种所谓的非常规投资者的数量太多,以至于大家应该对现代投资理论的正确性进行质疑。巴菲特坚信那些准备充分的精明投资者通常都有只购买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的习惯,而且这些人一般都会长期持股并最终击败大部分投资者,傲立于股市。尽管很多投资者都极度崇拜巴菲特,并笃信他关于市场非有效性的理论,但巴菲特自己却将沃尔特·施洛斯视为偶像,这个人在47年的投资生涯中不断击败市场,创造佳绩。
巴菲特支持遗产税,但自己却尽量避免
与个人所得税不同,遗产税是建立在财产基础之上的。自由派人士称它为“财产税”。他们指出,政府有权利在那些拥有巨额财产的富人去世后,将他们的财产充公。毕竟,生活在美国获得的特权是使他们富有的前提条件。所以一旦这些富人去世,他们必须将大部分的财产交给政府,而不是将其财产留给自己的后代。
巴菲特也会错 结语(4)
我们还学到其他一些非常有用的东西。比如说,学术界认为在长期条件下价值股优于成长股,但对短期型投资者来说购买成长股是更好的选择。同时在长期型投资中,小型股优于大型股。而且我们了解到动量投资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法。尤其是在6~8个月的投资期限里,那些具有强大价格和收益动量的成长股要比其他股票表现得好。尽管很多投资者都不太信任这种投资策略,但研究证明动量投资法是一种完全正当而且能够获得利润的投资策略。
本章要点
●近年来,在一些经济出现改革的国家出现了很多好的投资机会。比如说,俄国和中国正一步步迈向自由贸易,而逐渐远离国家管理。请考虑在你的投资组合中融入一部分对新兴经济的投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共同基金以及指数型股票基金进行投资。
巴菲特也会错 结语(5)
也许读完这本书之后,最令读者吃惊的是巴菲特竟然也会犯错。的确,我们已经逐个分析了巴菲特的一些麻烦投资案。然而有趣的是,我们也发现巴菲特有扭转乾坤的神力。但是要想渡过难关通常需要很大的耐心。比如说,1998年伯克希尔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和网际喷气航空公司,但是直到2006年这两家公司才开始盈利。就在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不久之后,巴菲特发现了它潜在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会计舞弊、保费过低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相关损失。网际喷气由于试图拓展欧洲市场使它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欧洲市场开始盈利的同时,美国本土市场却出现低迷趋势。然而,巴菲特从未放弃过这些公司。他始终相信它们最终能够渡过难关,并为伯克希尔带来可观的收益。他着眼于长期利益,不畏艰难险阻与这些公司风雨与共。我们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长期型投资往往需要投资者有很大的耐心。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来证明一家公司会破产,那只要该公司的管理团队值得信任,你就不该放弃。
点击阅读更多巴菲特也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