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长捂不放:股市大震荡后的思考(3)
专题:
震荡市里投资基金老总们“不卖”暗藏着什么玄关
上证指数3 000点关前连连受阻。然而,对那些投资手持千亿元的投资基金来说,2007年1月下旬开始的连续大幅调整,终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下跌虽然痛苦,但和失去理性的狂涨相比,调整还是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过快上涨给市场带来的金融泡沫的危险性,以及操作上的无所适从。
一位在调整市道里基金净值损失较大的基金经理说话时声音却十分轻松,“前面涨得确实太快,把净值中的泡沫调下来是好事啊”。
就在大势下调前,多数境内外投资基金经理的心态还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市场普涨把股市推向狂躁,作为经受过市场洗礼的投资基金经理普遍认同当前的股市已经出现了局部过热,但对后市长期增长的坚定信心又使大家不愿意、也不敢轻易减低仓位。因为在中国,投资渠道不多,证券市场的蓝筹股供给又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基金重仓的个股目前仍是市场相对稀缺的品种。基金经理们担心一旦在调整市道里减持筹码后,很快就需要以更高的代价买回来,或者从此就根本买不回来。
“调整是好事,是对不理性因素的消化”,中邮基金副总经理王文博给一位担心净值损失的朋友解释。王文博认为,调整不会对市场的整体向上走势构成任何改变,只会使市场更加稳健。他认为,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会继续采取“买入持有”策略,因为在板块轮动加快的情况下,基金一般不会跟随市场节奏频繁调仓,但为了应对未来市场更大的波动,应该适当增加一部分防御性品种。
新世纪基金投资总监向朝勇在调整时心态很好,大有“另一只靴子落地”后的感觉。他认为,调整不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操作思路和仓位配置,有些市场一致看好的个股的调整可能创造买入的时机。“我们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投资最好的上市公司,克服恐高心理,充分分享这种增长”。
其实2007年1、2月间的调整是在基金经理们的预期中到来的,在受访的基金经理中几乎没有人因此而调低对后市的乐观看法。
——基金鸿阳:此轮A股市场牛市的起因和维持都取决于股改和汇改,只要这两个根本性的制度变迁因素没有消失,此轮牛市就不会结束。
——基金同益:经历了大幅上涨之后,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和国际市场接轨,多数公司处于估值合理的区间,市场短期的风险较前期有所增大。但基于对市场中长期的乐观看法,我们认为市场的风险将更多体现在行业和个股的分化走势上,而非指数的大幅下跌。
——光大证券:中国曾经正处在资产重估大潮的起点上,尽管现在已经不在起点上了,但是我们相信这个资产重估浪潮并没有结束,并且远没有结束。这种重估表现为各种资产价格的重估,而不仅仅是股票价格的上升。
——东方证券:如果考虑到A股高达20%以上的盈利增长、税制改革、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股市财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国泰君安:大盘短期内存在着调整压力,但如果说大盘现在就要泡沫破裂,那还为时尚早。
——银河证券:大级别调整条件并不成熟。2006年12月以来,由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超级大盘股大幅上涨,加上今年元旦以来个股的全面、快速补涨,整个市场的静态市盈率已经达到33倍,2007年预测市盈率为26倍,由此显示出市场估值水平已经偏高,推动大盘上涨的动力减弱,局部蓝筹泡沫和结构性成长透支十分明显。如果今后上市公司的业绩不能同步大幅提升,那么这种估值水平是很难长期维系的,要知道再优秀的企业也需要实质的业绩以及年底向股东送出实实在在的高额回报作为支撑。
——融通动力先锋基金:中国股市不可能再次经历一次像2001年那样的痛苦调整。如果说2001年之前的那波牛市缺乏基本面支持,那么,2005年以来中国迎来的这波牛市行情,则是由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和成长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的,这使得2005年以来的行情与2001年之前的牛市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说市场存在获利回吐压力,但要出现类似2001年后的大调整情况,其概率几乎是零。
第四章 寻找收益翻十倍的长牛股(4)
即将推行的股指期货,其市场地位由权重股决定。股指期货必将促进权重股溢价,银行股是当前最大的权重股板块,产生流动性溢价当不在话下。
第三章 长捂不放:股市大震荡后的思考(4)
——富国基金:尽管A股经过2006年从头到尾、冠绝全球的强劲上涨,2007年资本市场不会出现类似1993年和1996年大牛市后的大幅调整,因为现在的资本市场的基础已经今非昔比,资本市场已经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寻找收益翻十倍的长牛股(5)
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科技创新一定会催生出大牛股。首先,从国际市场经验看,科技类产品的估值弹性通常高于传统产业;其次,从科技产业本身看,由科技创新引发的产业和企业增长往往具有革命性、爆发性的特点,并且引领国内甚至世界科技之潮流。
第三章 长捂不放:股市大震荡后的思考(5)
就在2007年1、2月间大盘处在大幅调整的当口,由《上海证券报》和理柏中国联合推出的QFII中国A股基金月度报告,给我们上面的“卖还是不卖”话题作出了最有力的回答。报告指出,尽管股市大幅上扬,QFII中国A股基金买入A股股票的速度和仓位在2006年年底双双加速。截至岁末,7只大型QFII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超过97%,抵达历史以来的最高峰值。上述QFII基金的资产也首度突破了300亿元。
第四章 寻找收益翻十倍的长牛股(6)
——主业化而言,管理层鼓励已经上市的中央控股公司把主业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因此,可关注央企旗下与集团公司主营业务相近的旗舰公司。其中典型的案例是东电集团整合东方电机和东方锅炉。整合之后,东方电机能够提供完整的火电成套设备,竞争力大大增强。
第三章 长捂不放:股市大震荡后的思考(6)
4.股市暴跌为市场提供了一次大浪淘沙的机会,对于股价虚高的股票往往将其光环洗掉打回原形,而对于真正有价值、有题材、有发展的股票反而是一次“淘尽浮沙始见金”的重大洗礼,股市的调整将真正的黄金般投资机遇展现在眼前。
第四章 寻找收益翻十倍的长牛股(7)
紧盯长牛市里人民币升值这根主轴线
第三章 长捂不放:股市大震荡后的思考(7)
1.将思维不失时机地矫正到“中国超级长牛市”的正确轨道上来。中国证券市场经过2006年历史性的转折之后,其长期繁荣才刚刚开始。长牛市反映的是当下中国经济的四大现象:一是人民币升值是对中国股市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传导效应,即以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全面重估和整体升值;二是全球性资本充裕而引起的严重泛滥,人民币升值更导引了全球资本泛滥向中国的涌流;三是股权分置改革给中国股市带来的巨大制度变迁效应必然在市场运行中的反映;四是中国经济还将长期高速成长,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行业和上市企业绩效的大幅增长的预期。上述四个方面因素的交织作用与叠加效应,不仅是中国股市由熊转牛的主要原因,也将是中国股市走向超级长牛市的现实和潜在源泉。
第四章 寻找收益翻十倍的长牛股(8)
笔者长期生活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香港等发达国家或最发达的新兴地区,深知在那里所有的股票中最贵的就是银行股,动辄就是几十美元一股。证据之一,你只要随意翻开当地当日的任何金融报纸,都可以看到银行股价高高在上。而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价只有5元人民币,即1美元都不到!这是地板价,这是认购证式的股票。而这两大银行在全国遍布有多少营业网点?拥有庞大营业网点和客户群是一个公司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投资者是否静下心来算过它们的无形资产?难怪如果翻开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两大银行的十大持机构,你发现都是世界上最为顶级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例如,世界著名高盛投资公司就持有工商银行的5%的股权(QFII持股上限比例);又如曾经在1997年打败过索罗斯的赫赫有名的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就持有中银股权的11.92%;由于看好,连前高盛总裁(CEO)鲍尔森也持有工商银行的808万股,后来只是因为移做财长后,为了避嫌才将工商持股转给高盛。如此多的世界金融大鳄看好中国银行股的未来,愿意在里面翻腾,作为小投资者,你还需要什么来为你持有的银行股背书呢?
第三章 长捂不放:股市大震荡后的思考(8)
在震荡市的焦躁中需要一种投资心理情商
第三章 长捂不放:股市大震荡后的思考(9)
一旦确定买入,投资人就应该遵循集中投资、坚定持有的策略,即集中投资于最优秀的企业。风险的控制不在于投资标的的分散程度,而取决于投资标的真正的内在价值。真正好的企业就像钻石一样稀有,投资者一经发现,即重仓投入;一旦买入,即长捂不放、坚定持有,直至企业的股价最后透支未来的成长。基于此,投资者不应在股市里进行频繁的进出交易,因为累积起来的高昂的交易成本将消蚀好不容易获得的盈利。
点击阅读更多寻找长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