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支付能反映真实投资价值(1)
专题:
股东有权获得来自于属于他们的资本的收益,除非他们决定将这些收益再投资于企业。只有在得到股东的明确批准的情况下,管理者才可以留存收益或将收益用于再投资。这些必须留存下来以维护公司地位的“收益”根本不是真正的收益,它们不应该以利润的形式出现在财务报表中,而应该作为必要的储备从损益账户里扣除,并附以充分的说明。强制保留的盈余是一种虚设的盈余。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上市公司所创造的盈余首先应满足股利分配需要,而不该强行留下来作为公司收益,哪怕是用于真正的再投资。
除非股东大会明确同意这样做,否则这种强制保留的盈余水平就带有某种欺骗性,不应该通过利润的形式出现在财务报告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股利支付能够真正反映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只不过现在有太多的上市公司不肯派发股利,从而导致投资价值扭曲了。
他说,在美国股市中,许多上市公司认为把原本应该派发给股东的股利留在企业对股东是有利的,可是这种观点根本不成立。
因为它的前提条件是认为对上市公司有利的事必然也会对股东有利,而这种前提本来不存在。否则,至少这种对上市公司有利的事首先不能损害股东利益。而现在,应该派发给股东的股利留在公司账面上,实际上就已经损害到了投资者利益。
他说,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不会随着累积盈余的增加而得到同比例提高;相反,一贯坚持给投资者派发稳定股利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价水平反而能不断上升。
他说,在美国股市中你常常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给股东派发多少股利是随心所欲的,至少也是从自私自利角度出发的。
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上市公司派发股利是企业管理的一项职能。从法律上讲这也许是对的,可是如果大家都这样认为,就很难保证董事会不会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制定分配方案,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
道理很简单,上市公司账面上拥有更多的钱,会更方便董事会提高自身薪金、盲目添置生产设备、盲目扩大企业规模,花钱更容易大手大脚。
另一方面,相关政策会在一种不可告人目的掩盖下被滥用。例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可能会据此调节盈利水平,从而以极低的价格买入股票或以极高的价格抛售股票。尤其是当大股东作为董事会成员享受着高薪待遇时,这种状况就更明显,所以他们迫切希望尽量少分配股利。
他说,这种不规范、不理智的股利政策因素,大大加剧了股票分析难度。不过据他所知,这种美国股市中常见的现象在英国、法国、德国股市中就很少见。在上述国家,除了必须的储备以外,上市公司每年都会把几乎所有收益用来支付股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从中得到的股利收入,更能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大小。
即使这样的强制性储备,也都是根据公司法规定来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将来有一个稳定的股利分配水平。决定这种强制性储备的权力,归全体股东大会所有,所以能够真正反映投资者的最大意愿。
格雷厄姆由此得出结论说,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公司收益外,股利率因素是最需要考虑的。这不但因为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很自然地是盼望着能够从中得到现金收入,而且还在于,如果公司收益不能以股利分配的形式到达投资者手里,就会降低一部分有效价值。
所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决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把公司任意提留收益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或者由公司管理层武断下结论。这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对上市公司的发展,都非常有利。
例如,在1915年1月1日到1924年12月31日的10年间,美国股市中有这样2家地位相似的铁路公司,一家是艾奇逊公司,另一家是太平洋联盟公司。
在这10年间,太平洋联盟公司普通股的每股收益达到142美元,可以用于分配给股东的股利为140.50美元,实际支付了97.50美元,应该说非常慷慨了。而这样做的回报是什么呢?在这10年间,该股票价格从116美元上涨到149美元,上涨了33美元。
在同一时期,艾奇逊公司普通股的每股收益达到137美元,可以用来向股东分配的股利为150美元,而实际上只付了60美元,相比之下要小气多了。这样做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在此期间,该股票的价格从93美元上涨到118美元,不过只上涨了25美元。
格雷厄姆说,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在多数情况下,股市发展更偏好于股利,而蔑视盈余的价值取向。况且,减少股利发放把它保留在账面上,实际上这并不是公司真正的利润,只不过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周转资金罢了。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按理说,上市公司应该把每年收益作为股利分派给股东,否则会降低投资者的回报率,并且拖累股价上涨幅度。因为归根到底,股市是蔑视这种“克扣”行为的。
谨慎对待刚上市的新股(1)
仅仅由于收益诱人而去购买缺乏足够安全性的债券或优先股是不明智的。进攻型投资者应从与防御型投资者相同的基础开始,即在高等级债券和以合理价格购买的高等级普通股之间进行资金分配。
股利稳定有助于推动股价上涨
经验将确证股票市场既定裁决的正确性,即对于股东而言,以股利形式分配给他的1美元收益,具有比以盈余的形式存在的1美元收益更大的价值。在一般情况下,普通股投资者应该对盈利能力的大小和股利的多少给予同样的重视。在股利少得不成比例的情况下,只有当收益表现特别优异时(或者流动资产特别充足时),进行一项投资性购买才是合理的。
私下交易股票风险重重
显然股票市场——就像法国谚语中的心脏一样——可以说出自己的一套理由。根据笔者的观点,只要这些理由过分叛离了理性思维和商业经验,普通股的购买者最后必然不可避免地要亏本,虽然暂时获得大量的投机所得是有可能的,或者一些运气的购买者长期只赚不赔。
可转换证券的投资效果较差(1)
从这些对比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对于指导附权高级证券的选择大有裨益的投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一种售价接近面值或比面值更高的附权高级证券,必须要么满足纯粹固定价值投资的标准,要么满足纯粹普通股投机的标准,投资者必须严格按照这两个标准之一来决定是否购买。以上两种选择提供了选购附权证券的不同方法。可以将这种证券当作一种具有偶然的源于资本利得的获利机会的高品质投资来购买;或者将它们主要作为普通股投机的一种有吸引力的形式来购买。概言之,不能抱着双重目的来购买。
了解公司为什么更正数据(1)
在将普通股价值建立在公司报告的每股收益基础之上的情况下,公司管理者通过随心所欲的和不正当的方法控制公司股票价格水平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尽管我们可以肯定绝大多数管理者是诚实的,但是疏松的和“别有用心”的会计方法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通病也是不可否认的。
股市发展是不可预测的(1)
更多出现的情况是:有关因素在未来发生了变化。分析家基于当前的事实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但任何新的发展都有可能使这种预测落空。所以证券分析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证券分析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预测未来的条件变化。在完成对分析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因素的讨论之前,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暂放一边。当然,未来的发展大部分是不可预测的,而证券分析的假设前提是:历史纪录最起码可以用来粗略地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这个前提的怀疑越大,那么分析的价值也就越低。
对成长股要坚持理性投机(1)
就成长股来说,它应该有利于建立价值的投资构成,这个价值要大致地与20倍于当前收益的最大建议值相一致。市场价的平衡可以说是代表了投资者对企业投机可能性的估计。这种可能性不仅是真正重要的价值因素,而且在大多数前景看好的情况下,它们可以比投资成分增加得更快。不过,我们会区分它们并称之为投机。由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的发展,包括股市的发展,所以它们不可能设计得让人十分信服。
请市场先生好好为我服务(1)
你应该把市场行情想象成是一个亲切的市场先生安排的,他是你私人生意中的合作伙伴。市场先生从不失信,他每天出现并确定价格,然后按照这个价格与你进行交易。
成长股也可能跑不赢大盘(1)
聪明的投资者能够成功地在次等普通股中运作,他只在廉价时买进。这意味着当它们的短期前景看好也就是普通的购买者可能对它们很感兴趣的时候,聪明的投资者几乎不会买进它们。
得到投资建议的主要途径
尽管这种“价廉物美”的机会肯定不多见,但是通过仔细而没有偏见地对大量债券和优先股的检验,可能会发现它们的踪迹。大部分具有这种特性的证券常常默默无闻而且交易不甚活跃,因此典型的投资者往往不敢贸然直接购买,因为无论发行这些证券的公司的财务统计指标多么突出,投资者们仍然担心低价格可能暗示着某种不为人所知的隐患。经常的做法是,投资者们购买这些证券以替换手中原有的有问题的证券,因为这种替换很少会带来风险的增加,而且很可能意味着一种改进。
债券风险不一定比股票小(1)
那些认为只要是债券就必定安全,就必定比股票风险小的错误看法,已经发展到了危险的地步。我们认为与其假设债券这种形式本身就代表了安全性——这正是目前人们的普遍做法——不如放弃假设而更多地关注事实,即(普通)债券是一种收益有限的投资工具。
刚入股市时需要贵人相助(1)
“新时代”主义——即无论价格有多高,绩优股(蓝筹股)都可以作为稳健的投资工具的说法——只不过是那些以投资为名,狂热地进行金融赌博的行为的托辞。之所以出现这种心理现象,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于一些抽象的影响价值的因素比如商誉、管理、预计盈利能力等不甚了解。
点击阅读更多格雷厄姆投资智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