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专题:
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华东街一直都是一群多彩多姿而又特立独行的人驻留的地方。
这里的人能从混乱之中攫取好处,
他们极爱承担风险,
然后从险中求得庞大利润。
有人在这里创建了财富,
但也有人倾家荡产;
有人能扬名立万,
也有人搞得身败名裂。
16世纪初期,一组荷兰的小型舰队驶抵这个勇敢的新世界。靠了岸,船上载着的,是一群身强力壮,精神饱满,喜欢四处游历探险的商人。他们是荷兰东印度公司(Dutch East lndia Company)的贸易商。这些人天不怕,地不怕,喜欢攫取机会,承担风险,也喜欢在辛勤工作后得到大笔的报酬。这批极富开创精神的荷兰商人,于现在曼哈顿的南部,建立了一个繁荣的殖民区,并称它为新阿姆斯特丹。后来这个地方发展成了吵杂而繁忙的商业中心,也是早期到这个新世界来探寻机会的人,必经的落脚口岸。
身为荷兰人,他们在旧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不少金融方面的事务。这些人是探险家、企业家、投机客。当然,他们也是精明的交易商。1626年,在密聂特(Peter Minuet)的策划下,这批具有野心的荷兰人把这块土地从当地人的手里骗了过来,他们用一些不值钱的东西,以相当于24块钱的价格,把这块后来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土地买下来。于是,这些荷兰人以极低的代价,就取得了曼哈顿岛的控制权。今天,这块土地的价值何止当初的亿万倍。
后来,沿着这条窄窄的,风很大的通道,开始发展出一条极富特色的文化。这个地方,我们现在就叫华尔街。从早期荷兰人掌管开始,到后来英国势力进驻,以及现在成为
《华尔街传奇》(Troiers'Tale)这本书收集的故事,能把华尔街的真实风貌呈现出来。其中,有些故事是来自业界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些则是你可能连听都没听过的人,但每一则故事都把华尔街的气氛点了出来。从当日冲销客好玩的恶作剧,到著名的投资人在市场学到的重要教训,这些人物对过去的回忆,正代表着华尔街快速消逝中的文化,而《华尔街传奇》收罗的,就是这些人的故事。
在过去多数时间里,华尔街都是个不受约束,甚至于无法无天的地方。华尔街人物
的行为,反映的,就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里宣泄出来的各种情绪。不论是压力、焦虑、恐惧,或者是贪婪,都产生了某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从没大没小的动作,到(经济方面)英雄式的行为都有,华尔街里的点点滴滴,就像美国民众过去的生活一样,那么地令人着迷。
不过,华尔街文化的变动速度很快。过去几个熟人聚在一起就可以作生意,现在则变得比较一板一眼了;过去嘴巴说了就算数,现在则改由电脑来处理大大小小的交易,人根本无须露面。《华尔街传奇》这本书想要捕捉的,是人们永远都会记得的那种华尔街文化,而不是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变成的样子。
谢辞
要完成这样一项任务,当然得感谢很多人。有些人提供了想法,有些人提供了时间,我也得感谢他们对我的耐心和鼓励。
首先,我得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的爱和为我所作的牺牲,使得我在生命中能得到无数的机会,包括写这本书在内。另外,我也谢谢我的哥哥,感谢他从我很小的时候,就给了我重要的影响,不断地给我启发,而且还任劳任怨地帮我修改稿子。也感谢我的姊姊,她听了几个最无聊的故事,但仍然很有耐心地帮我打气,才能把任务完成。当然,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我的太太蜜兰达。我因为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金融频道(CNBC)值夜班,经常忽视了她,但她给我的安慰和鼓励,让我得以日以继夜地赶完这个“第二份工作”。
同时,我也要感谢柯启腾(Douglas Crichton)。他是我的良师,也是益友,并且一直在心灵上给我指引。这些年来,他不吝于给我时间,让我分享他的知识,协助我建立对金融市场和经济方面的认知。已经过世了的哈特(Ed Hart),以及仍然活力十足的包霖格(John Bollinger),也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能完成《华尔街传奇》这样的一本书,完全要靠交易商、投资人、分析师,以及其他实际在金融界工作的人。他们不吝于把市场里的故事、回忆、和亲身的经验告诉我,感谢他们给了我那么多的时间,帮助我完成这本书。
另外,好几位金融界的好朋友也给了我不少时间,虽然他们的故事最后并没有出现在书里,但我还是要感谢这些人给了我那么多宝贵的意见和指导。他们是傅兰科(Al Frank)、盖柏礼(MahoGhbelli)、葛莎莉(Elaine Garzarelli)、桂雷索(Richard Grasso)、高博思(JohnKenneth Galbraith)、高夫曼(Henry Kaufman),以及罗米瑞(MariaRamirez)等。
书里的插图是由派可(Douglas Pike)提供的。他的漫画作品让我在财经资讯业找到了这么一位新朋友。幽默是他的专长,而股票和债券则是我的专长,相信我们两人一定有机会再度合作的。
我之所以能往写作方面发展,还得感谢三位在金融界服务的朋友。当初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们要威利(John Wiley & Sons)出版公司的汤姆森(Myles Thomson)打电话给我,因为我想写一本书。这几位朋友是德玛克(Tom DeMark)、施密世(Courtney Smith),以及叶慈(Jom Yates)。我永远感激你们的热心。
我也深挚地感谢汤姆森,他给了我这个新手一个机会,并且主动而大方地把我带进了这个全新的领域。他在整个计划当中给了我最好的协助和照顾,希望以后还能从他的编辑才华上获益。这次负责监督编辑工作的尤玲奕(Jacque Urinyi),她帮我把累赘的东西去掉,对我非常有耐心,也能体谅我的不安。她和汤姆森两个人,很有技巧地把我的草稿变成了一本书。
我也得感谢CNBC的艾尔士(Roger Ailes)和芮理(Jack Reilly),他们除了容许我着手进行这项计划外,也鼓励我把它完成。事实上,他们还让我把每天主持《交易商的故事》(Traders tales)的工作暂时放下来,才能好好地写这本书。
这些人,我永远地感谢。
一 An Early Tale 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华尔街可以谁一直都是赌徒和投机客们聚集的地方,
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既不流,
而又肆无忌惮的行为出现。
在这里,
人们的所作所为都和金钱有关,
因此,
过去长久以来所发生的事情,
自然都会随着经济的景气荣枯、市场的涨跌,
以及人们的欲望和恐惧等情绪而跟着上下起伏。
华尔街可以说一直都是赌徒和投机客们聚集的地方,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既不人流,而又肆元忌惮的行为出现。在这里,人们的所作所为都和金钱有关,因此,过去长久以来所发生的事情,自然都会随着经济的景气荣枯、市场的涨跌,以及人们的欲望和恐惧等情绪而跟着上下起伏。在这样时好时坏的气氛之下,每天在纽约曼哈顿岛南部出没的这批人,便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样子,总觉得随时会有情况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存,每天都必须面对沉重的压力,也难怪会让自己的行为变得如此不堪了,而且长期以来,情况一直都是如此。
在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我们来回顾一下1789年那时候所发生的事。美国在那一年正式独立建国,制宪会议刚刚才结束,美国人民正迫不及待地想满足自己在物质上的欲望,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在经济方面出人头地,就像现在一样。
第一次崩盘
1789年时,纽约是美国的首都所在地,就在现在的旧联邦大楼里,新的政府宣布成立,并建构了一套金融制度。带领美国打赢独立战争的几个重要人物,很快便采取了行动,制定了宪法。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被提名为美国首任总统,而汉弥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则担任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当时的状况可说是百废待兴,重建家园的任务十分地艰巨。当初为了筹措资金来打独立战争,不惜大举借债,因此国家在草创之初,便已经被债务给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汉弥尔顿只得把这些债务转换成股权。直到现在,不少政府在被钱逼急的时候,还是会运用这招数来渡过难关。汉弥尔顿于是组识了一个半官方性质的美国联邦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让债权人透过这个机构,将手上持有的债权转换成为股权,也就是把赌注全都押在这个刚刚诞生的国家前途上。
美国当时的股市和债市正在萌芽的阶段。不过,纽约长期以来都扮演金融和商业的重镇,因此在正式的交易所成立之前,早就已经有了热闹哄哄的证券市场了。在曼哈顿南方的街道上,股票掮客们忙着撮合各种证券的买卖,包括为了支援独立战争而发行的债券,以及美国银行等各家新银行的股权等。接下来,故事的内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都是由人性的贪婪和冲突所编织而成,而华尔街在未来几个世纪里发生的情节,大致也都是这么回事。
当时担任财政部助理部长的,是一个名叫杜厄(William Der)的人。他是汉弥尔顿的亲信之一,这个人还小有名气,是个半路出家的投机客,出身于纽约早期的权贵之家。他曾数次担任政府职务,经常在政界和商界之间游走,待过不少地方。
杜厄和过去曾在政府部门做过事的人一样,都心怀贪念,因为知道不少政府将推动的计划,而经常藉机得到金钱上的好处。他在市场里炒作银行股票,并且故意哄抬几档制造业的股票。同时,根据某份报告看起来,他甚至于“可能事先让某些债权人知道汉弥尔顿的财政计划”。也就是说,杜厄把他所知道的内线消息,故意传给了关系密切的友人。当然,这不是政府官员最后一次利用职务之便,而在财务上大捞油水。
事实上,由于杜厄对政府打算将战争债券转换成银行股票的计划了若指掌,因此在1971年便开始着手策划大计,想大量买进市面上原有的证券,故意哄抬市场行情,然后在政府推动的计划完成之后,利用股权转换之便大赚一票。
杜厄找了个名叫宾塔(John Pintard)的人来助他一臂之力,这个人是纽约历史协会(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的创办人,也是华尔街第一位专职的股票经纪商。不过,他同时也是最早在纽约股市从事诈骗勾当的人物之一。这两个人以纽约地区的中产阶级为对象,筹集大笔的资金。于是,后来包括杀猪的、卖面包的、做烛台的,甚至于连晚上工作的上班小姐,都把辛苦赚来的钱借给了杜厄。宾塔是个手段高明的股票掮客,他把成千上万张事先已经签了字的本票,卖给那些热心把钱借给他们的人。这些本票是由杜厄签的字,票面利率有的是2%,有的是3%,甚至有到5%的水准,这在当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杜厄可以说是头一个在华尔街发行垃圾债券的人。就我们所知,他的作风和差不多180年后的密尔肯(Michael Milken)相比,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杜厄当时透过发行债券所得到的资金相当可观,在短短的5个月之内就筹到了697517美元! 杜厄和一票脑筋动得很快的商人,意图利用筹得的资金,在美国股市里故意把数档股票的价格拉高。从1791年中开始,一直到次年的3月为止,他们炒作银行股票,故意在市场散播有关合并计划的不实消息,也运用各种不当的手段来影响行情。而这些违法的伎俩,也就是后来使得某些华尔街人物变得家喻户晓的原因。不过,后来他们的努力还是白费了,而且败得很惨。他们不管广大投资人的死活,刻意拉抬市场的行情,但终究还是无法抵挡市场的力量,而致功败垂成。
他们想以人为的方式来哄抬行情,但总归还是失败了。这样的下场,和其他意图操纵市场者的结果是一样的。杜厄没办法不断把股价拉高来获利,以至于个人的财务状况因为胡作非为而弄得一败涂地。他签发的本票到期未能兑现,当初热心借钱给他的人因而急得跳脚,搞得天下大乱。于是,股票行情在1792年3月直线重挫,金融界也跟着风声鹤唳,到处都呈现着一片恐慌。
失控的群众不甘心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希望原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府官员能够出面,从杜厄身上把他们的血汗钱要回来。不过,由于杜厄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竞自愿被关到牢里去,以免在曼哈顿南方等着他的那批愤怒民众,私下把他给生吞活剥了。于是乎,美国的首任助理财政部长,最后竟然因为引发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金融危机,而成了人人都想捉拿的人。
纽约证券交易所
在华尔街股市出现了头一次崩盘之后,这些最早在市场里头进出的人,几乎没一个有把握自己到底还有没有救。从1792年3月开始到5月为止,整个市场交易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最后由于市场经历了相当程度的疑虑和担心,有24位当地的股票经纪人聚集在曼哈顿南部的一棵悬铃木下,决定建立一个新的股票市场。经过他们的努力,原来已经奄奄一息的市况,终于得以重获生机,而他们所创立的市场,后来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
这24位仁兄的财务状况健全,品格方面(就我们所知)也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他们后来签署了巴腾渥德协议(Butttnwood Accord),并创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 Exchange,NYSE)。同时,他们也制定了新的规则,来规范股票和债券的交易,以确定投资人拥有适当的资本,而交易所也可以对客户收取合理的佣金。这个在金融制度出现恐惧状态而诞生的交易所,终于变成了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机构。
场内交易商
The Floor Trader 场内交易商  想在华尔街立足并非易事, 即使是拥有最高的学历, 出身于最好的门第, 或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 通常也很难打进这个金融市场的圈子里。 不过, 想进入华尔街的话, 还是有不少的门路, 精力旺盛而又具有过人胆识的高手, 还是可以从前门、后门, 或甚至透过各种旁门左道,到华尔街一展长才、大显身手。
期货交易所的笑话
life in the pits 期货交易所的笑话  梅勒德是推动指数期货的核心人物, 他觉得自己很幸运, 因为在崩盘的那天并没有因为股市遭受的灾难而发财, 他同时也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最好的交易, 有时候是那些没有完成的交易。
交易室里的风光
The Trading Desk 交易室里的风光  这像个巨兽般庞大的高科技压力锅, 每分钟都有人赚到或赔掉数百万美元, 电话忙线的灯持续地亮着, 电脑荧幕随时闪着最新的行情报价, 有的绿, 有的红, 有的亮, 有的暗。
华尔街的女人
Women on Wall Street 华尔街的女人  对女人来讲, 市场里头的日子可是不好应付的。 问题不只出在那些猥亵下流的笑话, 或是轻浮挑逗的举止而已, 身为女人, 为了想在这个最古老的男人世界里取得一席之地, 就得远比男人工作得更认真才行。
点击阅读更多华尔街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