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市场总是有效的吗?
专题:
第二章、市场总是有效的吗?
“人们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这一点是可以预测的。而这些念头导致的结果却是不易预测的。” --(美国)沃伦·巴菲特
记得很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几个小孩去放羊,经过一条大道边时看到有一棵野果树,红红的果子很诱人,其他小孩都蜂拥而上要去摘,而只有一个小孩一动不动,路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如果这些果子真的很好吃的话,早就被人摘光了。事实果然如此,那些摘果子的小孩吃了几口后都皱着眉头吐掉了。
这大概是我最早听到的有关效率市场理论的例子了。
小时候我很佩服这个小孩的聪明,但现在我可不这么看。
我们可以假设这个小孩长大了,因为提出了效率市场理论而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教授。有一天这名教授带着对他奉若神明的学生一起散步,学生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张百元面额的美元掉在地上,学生说:“老师,前面有一张100美元。”教授用他充满智慧的眼光安祥地看了学生一眼,意味悠长地对学生说:“如果那真的是100美元,早就被人捡走,走吧,别理它。”于是二人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这时,突然跑过一个小孩,他惊喜地说:“啊!100美元。”立刻将它拾起来,欢天喜地地买他想要的东西去了。
一、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
长期来看,市场是有效的,但根据混沌理论,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事情,换而言之,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
在发展规模较小的、交易不活跃、心理影响起极大作用的市场中,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给各种投机者、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关于有效市场理论为什么不堪一击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如下:
1、投资者不总是理智的。按照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者使用所有可得信息在市场上定出理智的价位。然而大量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并不拥有理智期望值。
2、投资者对信息的分析不正确。他们总是在依赖捷径来决定股价,而不是依赖最基本的体现公司内在价值的方法。
巴菲特认为:“市场经常是有效的这一观察是正确的,但由此得出结论说市场永远是有效的,这就错了。” “在一个相信市场有效性的市场里投资,就像与某个被告知看牌没有好处的人一起打桥牌。”
可见,巴菲特赞同市场经常是有效的,但他认为并不总是有效的,他就利用了市场发生错误定价时产生的机会而发了大财。
有效市场理论在商学院里仍被奉为神旨。这个事实带给沃伦·巴菲特无穷的“满意”。巴菲特讽刺性地说道:“很显然,这种对学生和易轻信的投资专业人士的不负责态度对我们和其他追随格雷厄姆的人来说是最大的帮助。因为他们吞食了有效市场理论的苦果。在任何种类的较量中--金融也好,精神或身体也罢--我们都占有极大的优势。我们的对手被告知市场的不可控性,他们甚至都不用去试。从自私的角度讲,我们或许应该捐助些椅子给这些教授以确保有效市场理论能被永久地教授下去。
二、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实证--彩票理论
买彩票,每个人都知道输多赢少,但还是愿意去买,原因就在于有暴发的机会。我们可以考虑两种最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对买者最有利,把彩票返还率定为100%,返还方式为买多少还多少。从道理上讲这种规则对参与者是最有利的,谁也不会赔钱。但这种彩票肯定卖不出去,谁会花时间去干不赔不赚等于没干的事呢?另一个极端是对卖者最有利,把返还率设的很低,卖者赚的多而买者损失大。这种情况下怎么卖出去呢?就要把奖金设的很高而中奖面很窄,用巨额奖金刺激人的贪心。在贪心的驱使下,人就会接受对自己不利的规则而去捕捉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彩票定理也可用于股市:人在股市中放弃能稳定慢速赚钱的方法而去使用看来有更大机会的方法,是为了捕捉获得暴利的机会。
如果把有效市场理论的论证应用于彩票业,则可以推出如下结论:由于买彩票是吃亏的,理论上应该所有人都不会去买彩票,彩票业应该根本不存在。但现实中的彩票业却并不会因为理论上的不合理性而消失,反倒在世界各国持续的长期存在着。
既然人类的理性尚不足以使这么简单的系统符合有效市场理论,像股市如此复杂的系统就更不会完全符合有效市场理论了。所以,只要彩票业还继续存在,股市就不可能总是有效的。
当然股票并不同于彩票,投资者是抱着投资的目的来的,会慢慢趋同于理性价格,使市场从长期来看符合效率市场,但大部分人同时又抱着投机的心态,在妄图暴利的非理性思维的影响下,也会产生各种非理性的行动,使市场产生短期无效运动。
三、并不总是有效的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长期的市场是有效的,有时也会出现少数可以预测的走势,由于无理性的短期博弈行为的影响,市场的确会产生不多的捡便宜货的机会,但总体而言,这些机会有大有小,而且并不是很多,成功的投资者要善于把握住大的机会,而不是力图把握住所有的机会。
为什么要把握大机会呢,如果将多数小机会累加在一起不是可以得到更佳的回报吗?
我的思考基于三点:
1、主观判断的大机会的实际结果往往是打了折扣的,你必须要留下一定的误判空间。
人总是过于乐观分析机会而将风险抛在脑后,谁也无法避免这一点。所以经过仔细选择具有诸多有利因素的大机会往往实际上只是中等机会,或者只是小机会,但多多少少还是能带来一定赢利,而你所认定的小机会打了折扣就几近于无了。
2、不存在可确定的小机会。
按照彼得.伯恩斯坦的言论,不确定性是市场永远的伴侣。连那些深思熟虑认为的大机会都经常大打折扣,小机会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频繁的抓小机会,就会趋同于投币概率,向市场平均值靠拢;而耐心等待相对可确定的小机会,往往就几近于抓大机会了;这个世界往往走向两个极端,很少有人能够作到绝对的中庸,在多变的证券市场尤其如此,与其在两边摇摆不定,不如专心于一个极端。
3、大机会一定有,关键是耐心等待。
人们总是深深地怀疑,自己能抓住大机会吗,正是这种怀疑使得人们力图去抓看上去经常有、似乎更有把握的小机会,到了真正的大机会来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小机会套住的状态。
我也曾深深地怀疑过,但多年的实践后,我终于明白了一点:如果这股市每年不大幅波动一、两次,就不是股市了;再好的股票,如果没有大幅的上下波动就不是股票;你所要作的就是锻练识别能力与耐心等待。
(顺带说一下高价、低价股的机会比较问题:
1、有人认为好的股票往往被高估,坏的企业往往被低估。而我们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市场是绩优没人理睬,垃圾投机盛行。
2、又有人认为好的企业往往价高,坏的企业往往低价,高价机会少,低价机会多。但问题是高价未必高估,低价未必低估。事实上,好的企业只是有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敢买高价的投机客较少,反而处于相对低估状态;相反,人们总是乐于在低价股中投机,反而是高估了。
3、我国的高低价股价差远不如西方成熟市场,西方的好股票几百美元的比比皆是,垃圾股一、两毛钱的也很多,而我们最便宜的也有几元钱,最贵的也不过几十元,证明了低价高估、高价低估的状态。
4、在我们这样高市盈率的市场,根本不存在被低估的低价股,那些本身素质很差的垃圾在没有真实的重组前即使被炒高了,最终还是跌回原位,而在浩如烟海的垃圾堆中,你很难知道哪个是真正有效的重组。
5、如果垃圾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好股票也同样处于相对低估状态;如果好股票处于相对高估状态,那么垃圾一样股价高企,好不到哪去。
6、高价、低价中都有机会,我从来没有否认这一点,但只有能加以利用的机会才是大机会,对于我来说,由于高价股相对数量较小,有利于缩小研究范围,我更善于到高价股中寻找机会。)
那么,最大的获利机会存在于何处呢
第三章、你能跑得比熊快吗?
第三章、你能跑得比熊快吗?
第四章、巴菲特是大猩猩吗?(1)
第四章、巴菲特是大猩猩吗?
第四章、巴菲特是大猩猩吗?(2)
第五章、印第安人专做亏本生意吗?
第五章、印第安人专做亏本生意吗?
第六章、诺亚方舟是不是最好的船?
第六章、诺亚方舟是不是最好的船?
第七章、你愿意持有你所投资的公司十年吗?(1)
第七章、你愿意持有你所投资的公司十年吗?
第八章、你能从后视镜看到未来吗?(1)
第八章、你能从后视镜看到未来吗?
第七章、你愿意持有你所投资的公司十年吗?(2)
还是靠自己吧。为投资多上几把保险锁。而企业竞争力是其中最牢的一把。竞争优势也可以分不同的强度: 一流优势:(1)技术领先(2)垄断 (3)资源独占 二流优势:(1)品牌影响力、忠诚的客户(2)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流优势:(1)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2)管理与人才(3)成本 测量企业竞争优势强度的标准: 1、它所具备的优势,其他企业有无? 2、这种优势是否容易模仿? 3、这种优势能持续多久?竞争中的贡献多大? 4、企业为保持这种优势作了那些工作 5、这家企业明显的劣势在哪里?” 三、企业内部素质的一些简单特征 1、主业鲜明 主业鲜明很重要。不可否认这个世界存在通才,他做什么都比别人强。但是,大部分人不具备这种能力,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四面作战谁也受不了。所以我相信只有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的人才能将事情做好,主业鲜明应当是一家好企业的特征。 假设你装修房子准备铺设电路须要一个电工,你不可能雇用一个自称星期一是钢琴师、星期二是园艺师、星期三是作家、……有时还兼做一点木器活的家伙,除非你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2、毛利润高 不同时期的税收政策是不同的,企业是否利用融资扩大生产以及采用多大比例各有不同,但多少成本产生多少利润是相对确定的。 毛利润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数量化指标,一般来说毛利高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的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如果整个行业毛利低是竞争恶化的体现。要警惕的是因为服务于少数特定对象且要靠高毛利才能维持生存的企业。 3、低负债 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即可能通过负债经营扩大生产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也有可能被沉重的债务负担拖垮。 很多有前景的小企业就是因为不善于利用财务杠杆,导致负债累累,资金周转困难,结果工人罢,高级职员辞职,借贷无门而倒闭。 低负债虽然保守但安全,这样的企业相对起来较理性,这样的企业即使遇到不可预测的经济萧条也比较容易生存下来。
画蛇添足-我的试验(5)
4.盈利可靠 高的利润率,低负债,快速的资产周转,良好的现金流入都是高质量盈利的体现。但如果公司丧失了优势,竞争对手逐渐占领了市场,这种看似不错的盈利只是短命的。 没有良好的销售利润历史记录,还是担心为上。对于小公司,最好等到他们有利润之后再投资。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更要当心。企业的发展不是靠计划、靠意向、靠资金的简单投入,对待企业的进展多抱些实实在在的态度。
第八章、你能从后视镜看到未来吗?(2)
2、零和竞局中的博弈规则
画蛇添足-我的试验(6)
六种观察工具 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价格工具,有利于观察市场,但我渐渐感觉技术分析没什么大用,只有花时间深入研究选择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企业才最实际, 寻找安全的价格才是根本。回顾自己的成功选股都是因为对企业的深入了解,而错误多源于一些教条的价格模式。
第八章、你能从后视镜看到未来吗?(3)
(3)你能战胜庄家吗?
第八章、你能从后视镜看到未来吗?(4)
(七)我运用技术分析的三次转变。
第八章、你能从后视镜看到未来吗?(5)
5、相对强度--选择股票的简单实用的工具。
第九章、你能战胜自己吗?
第九章、你能战胜自己吗?
附记、画蛇添足-我的试验(1)
附记、画蛇添足-我的试验
画蛇添足-我的试验(2)
2、林奇说:“在股市赚钱的关键,是不要被吓跑。这一点怎样强调都不会过份。每年都会有大量关于如何选股的书问世,但如果你没有强烈的赚钱欲望,所有的资讯都是白费力气。 不论你使用什么方法选股或挑选基金,最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种能力,即不理睬环境的压力而坚持到投资成功的能力;决定投资者命运的不是头脑而耐力。敏感的投资者,不管他多么聪明,往往经受不住命运不经意的打击,而被赶出市场。 现在你很难找到一位宣称自己不是长期投资的投资者。但当股价下跌时,真正的考验来临了。 人们突然间变成了短期投资者,虽然他们曾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要做长期投资者。他们被情绪控制,并且忘记了当初买股票的理由--在好公司里拥有股份,他们陷入恐慌,因为股价很低。他们不是等待股价回升,相反却以低价抛出股票。毫无疑问,这时的股价最低。 没有人强迫他们这样做,他们自己急着要赔钱。 市场投机者试图对股价的短期波动进行预测,希望获取快速的利润。极少人能以这种方式赚钱。 试图跟随市场节奏你会发现自己总是在市场底部即将反转时退出市场,而在市场升到顶部时进入市场,人们会以为碰到这样的事是因为自己不走运,实际上,这只是因为他们想入非非。 没有人能够比市场精明。 你可以对自己说:‘下次股市再跌,我会不理睬那些坏消息而买进下跌的股票。’但是,由于每次危机看起来比上一次更糟,因此,要想做到对坏消息不理不睬越来越难了。 在股票战胜债券的70年中,曾经有过40次超过10%的大跌,其中13次跌幅超过33%,包括1929年的暴跌。 或许还会有更大的股灾,但是,既然我没有掌握预测股灾的武器,那么,试图提前保护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代40次股灾中,如果我每次卖光了股票,我每次都会后悔。即使发生了最大的股灾,股票的价格总会涨回来。 股市下跌并不是惊人的事件,它是个循环事件--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冷空气。当冬天来了你会穿上大衣,告诉自己夏天还会来临,而不会认为冰川从此覆盖全球。”
附记、画蛇添足-我的试验(3)
巴菲特说,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投资成就,是主要依靠这两个东西---愚蠢与自律,别人的愚蠢,自己的自律。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制定一些严格的投资原则。
画蛇添足-我的试验(4)
5.长期持有 股票的财富只在拥有它的人手里。 钱在这里从活跃的投资者流向有耐心的投资者。许多“精力旺盛”的有进取心投资人财富渐渐消失。不要理会媒介最新的恐慌性言论。卖掉股票是因为公司的基本情况恶化,而不是因为天要塌下来。当你持有好公司股票时,时间站在你这一边,你要有耐心。即使你在头5年中错过了一个好企业,但在下一个5年它可能仍是大赢家。
点击阅读更多孤独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