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能赚到钱(1)
专题:
巴菲特的故事在中国股民中可谓妇孺皆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华盛顿邮报》送报员,后来成为世界前10位富豪中唯一靠股市赚钱的人。他对投资特别是价值投资的独特眼光,已被几乎所有人认可,是国际公认的“股神”。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有几个人能像巴菲特那么清醒?
巴菲特一生犯过很多错误,有些错误在他看来如果再活一次,他还会照犯不误。然而,有些正确的做法,如果再活一次,他还是会照做不误。尽管巴菲特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但他投资决策中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对广大散户朋友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04亿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正当员工们一片欢腾时,巴菲特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随后他清算了自己名下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急转而下,渐渐演变成股灾。到了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这是巴菲特一生中最引以为自豪的决定,也许正是这个决定造就了他世界第二富豪的地位。
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个过程的细节:1968年5月巴菲特卖光手中所有股票,而股灾发生在1969年6月,中间整整有一年时间。
这期间美国股市继续一路飘红,涨势不止。
如果当时有博客,如果巴菲特在博客上说股票要见顶,股灾就要来了,估计每天能有上万条留言,其中至少超过9000条是骂他神经病。
如果他的博客每天都开放,要被骂一年才能让大家看到他的英明。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巴菲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神”。他要真是“股神”,就应该在1969年4月或5月的某一天才将股票全部抛出,肯定比在1968年5月退出股市更辉煌。
巴菲特不是神,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思维方式异于其他人而已。
不妨换个角度考虑,如果你是巴菲特,这一年里看着非常熟悉的股票市场连续泛红上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你会不会有一点点后悔,会不会有一点点动心?
反正赚了几千万,拿出一部分玩玩总可以吧?绝大多数人肯定会这么想,先是200万,400万,然后1000万,2000万,最后全线杀入直至套牢。
可是巴菲特心静如水,一直等到1974年美国的股票真正跌到低谷,投资者们一片悲观,无人敢轻易出手。这时巴菲特精神抖擞地重入江湖,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他终于买到了渴望的低价股。
1997,亚洲的噩运(1)
1.一份报告引发的危机
巴菲特为什么能赚到钱(2)
1997,亚洲的噩运(2)
泰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放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给本地顾客提供美元贷款。客户更愿意借美元,因为美元利率比泰铢利率低,于是,美元外债急剧增长。
中国式市盈率(1)
1.莫以市盈率论英雄
1997,亚洲的噩运(3)
因此预防通货膨胀的同时,还要预防资产膨胀,如何平衡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政策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国家发行的货币就像流动的江水,如果被源源不断的外来资金融入其中,那么即使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不出现通货膨胀,也可能在资本市场上出现膨胀,例如房价飞升、股市暴涨,两者虽然有区别,但都是风险。
中国式市盈率(2)
更突出的问题是特殊的股权结构也决定了无法用市盈率来横向对比,中国上市公司已经解决了流通与非流通问题,但还有A股、B股和H股之分,同一只股票在不同的地方股价相差悬殊,没有统一的股价,像中国石油在香港约十多元最高不超过20元,在大陆股市上市时开盘价为48元。怎么算它的市盈率?如果用A股股价除以它的总股本(包含香港上市部分),那就等于用高收入者的所得除以社会劳动者平均工作小时,然后将计算出来的结果称为劳动者的小时工资率一样,必定是扭曲和误导的。
1997,亚洲的噩运(4)
人民币究竟应该贬值还是不贬值,其中的学问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中国式市盈率(3)
据统计,日本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70%由金融机构和企事业法人持有,法人持有大量股票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分红,也不是赚取买卖价差,只是为了稳定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因此这些股票是很少流通转让的。
1997,亚洲的噩运(5)
人民币升值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想经济学家们永远也不可能估算出它的真正结果,学术争论只是为了让大家充分地了解可能导致的所有情况。
次级贷款危机(1)
2007年以来随着次级债泡沫的破灭,美国的“房奴”们一夜之间失去了住房无家可归,办理次级债的投资机构纷纷破产导致华尔街股市暴跌,并诱发全球股市深幅回调。
股灾神秘化:别有用心的阴谋(1)
人们都希望能够在股灾发生之前的瞬间跑掉,因而希望能够找到神奇的预言家,或者发现暴跌之前的信号,比如大地震前的老鼠搬家,海啸来临时的飞鱼上岸。
次级贷款危机(2)
专家们惊呼:股灾来了!
股灾神秘化:别有用心的阴谋(2)
螺旋历法是一种新的技术分析方法,创始者是美国的嘉路兰,主要用来预测市场转向和市场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
鸡蛋与篮子的辩证法(1)
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套用到股市来说就是成熟的投资者敢于面对猝然而来的股灾。
鸡蛋与篮子的辩证法(2)
所谓集中力量出击,也不是说只买一只股票,而是买品种尽量少的股票。就成熟股市和概率角度而言,将全部资金重点放在某只高收益、高风险的个股上重仓炒作,与放在低收益、低风险的品种上投资,理论上两种投资策略难分上下,价值体系的确立已经使得“便宜没好股、好股不便宜”。不过理论条件在现实中永远无法满足,有时实际操作与理论正好相反。因此当投资者确信发现了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品种,务实的选择应将较多的鸡蛋放在篮子的某一处。
索罗斯:可怕的经济杀手(6)
我们必须承认,资本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索罗斯率众“血洗东南亚”可以看出,巨额国际游资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巨大破坏已远超出其正面意义。金融自由化只能作为手段,而不能成为目的,当金融自由化不能发挥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危害一国经济实体、吞噬国民财富时,就有必要对这种工具进行某种制约。同时金融市场正被越来越多的泡沫填充,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脱离原先的载体,交易也越来越脱离实物经济。大量的国际游资在世界各地寻找高利润投资机会,投资于实物的资金比例变得越来越少,其必然结果是实物经济所创造的利润无法支持庞大的金融资本。这种情况下资金流动将倾向于寻找并攻击市场的漏洞,结果是自由化的市场并未将资金导向最需要的地方,反而因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有必要改变对自由放任的态度,需要借助市场外的力量对流动资金进行引导。
股灾不等于经济衰退(1)
怎样预防股灾呢?股灾不可预防,它是宏观经济衰退的产物,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使得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索罗斯:可怕的经济杀手(7)
股灾不等于经济衰退(2)
二是外债压力大。这些国家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从而导致外债加重。如泰国外债达860亿美元,韩国外债超过1500亿美元,外债在GDP中比例很大,形成虚假的经济繁荣。
突发事件:“9·11”(1)
“9·11”恐怖袭击事件属于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经济学将它称为一种典型的暂时性的外生性冲击。由于它的突然性和巨大冲击力,极易给投资者的心理造成震撼和恐惧,因此产生恐慌性抛售和无理性市场行为,具体到股市则是诱发股灾的外因。
点击阅读更多股市什么时候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