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与篮子的辩证法(1)
专题:
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套用到股市来说就是成熟的投资者敢于面对猝然而来的股灾。
股灾来了,每个投资者都必须面对,也是不可能回避的,但成熟的投资者能坚韧地抗住它的袭击,躲过它的三斧头,并能稳住阵脚及时组织反击。
要在股市中做到这种境界并不困难,只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并在操作中养成避规风险的好习惯。
经济界长期形成并达成广泛共识的投资理论是,不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近来突然受到质疑,有专家提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投资理念,那就是:
应该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专家认为,目前散户的投资误区是投资太过分散,拥有十多万资金的投资者竟然买十多只股票,这种投资方式绝对赚不到钱。股市里的股票不是每只都涨的,所谓“二八”现象说到底就是少数股票涨,有的股票伏在底部几年都不动弹。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理论上讲没有问题,但在具体操作中更适用于机构而不是中小投资者。机构家大业大,钱多得一个篮子装不下,非分开来不可。而且现实情况是从基金公告的投资组合看,最多不过十几只股票,很少有超过20只的。
因此专家建议资金量较小的散户在行情看好的时候,将拳头捏起来出击,集中趋利比分散风险更重要。
我认为这席话击中了散户投资的盲点。一直以来很多散户总认为多买几只股票,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只能上涨,却不知如今股市的市道变了,是以价值体系为核心,东方亮了以后西方未必会亮,就像香港股市,好的股票涨到几百元,差的股票只剩下几分钱。如果一只股票连连上涨,另一只股票长期亏损,投资者的收益被摊薄了,并没有真正赚到钱。
但这个建议在本质上并没有违反鸡蛋与篮子的基本投资理念,为什么呢?我们分三个层次来看。
首先,如果你只有一个鸡蛋,请不要放到股市,而应选择更为平稳的环境。因为不管篮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理论上都有摔掉的可能,既然把鸡蛋放到篮子里,就要有收不回的心理准备。对于退休后养老金是唯一来源的老年人来说,最好把钱放在国债、储蓄这类保险系数高的投资品种上,万一急用能随时提前支取或者是质押融资,特别是对于身体不好、不宜受刺激的老人,这是一个很实用也很中肯的提议。
股市熊市时经常可以在新闻中看到某位老人因炒股失利旧病复发,住进医院,有的则因将积蓄亏得净光欲哭无泪,还有的产生轻生念头等,我想媒体在这方面应该有正确的引导,还有家人、邻居、社会都要给予规劝和阻止,或者施行一项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不允许开户,已开户的要自动销户。
年岁不饶人,不能不服老。股市风云变幻莫测,情况瞬息万变,投资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作出判断,没有相当的反应、计算和心理素质,无力承担如此重任,而对老年人来说,这些要求显然太高了。
其次,请多准备几个篮子,俗称“三三制”原则,1/3存到银行,1/3买基金,1/3进入股市。看起来这样做将原本就不多的资金分流了,在股市里感到不过瘾,但请记住,散户一夜暴富的事例只是为数极少的个案,10万个人里难碰到一个,比买体育彩票的中奖率还低,不要用最大的希望赌最小的可能。散户炒股,安全第一。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当你有急事想用钱的时候,不必咬着牙将股票在低价位上割肉脱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同样,当一个家庭遇到突发情况,有固定的存款在手确实踏实些。
最后是股市这只篮子里的鸡蛋,同样要以控制风险为原则继续分流,即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在账户上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按专家的意见是“三七开”,即70%的股票,30%的现金。现金的作用是什么?一是参与申购新股,虽然希望甚微,未必没有中彩的可能性,如同打麻将听牌,听“三六九”的人不一定胜得了听“边三”的,不放弃一次机会就自然有机遇。二是留到最困难的时候补仓,前面说过股灾降临股市的方式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如果不幸遇上了不要紧张,你有银行存款在背后撑腰,你有基金在分散风险,你手中还有现金,因此请耐心持有,等到大盘触底反弹,股市行情由熊转牛时学习巴菲特,挑最有投资价值同时又是最便宜的股票。
鸡蛋与篮子的辩证法(2)
所谓集中力量出击,也不是说只买一只股票,而是买品种尽量少的股票。就成熟股市和概率角度而言,将全部资金重点放在某只高收益、高风险的个股上重仓炒作,与放在低收益、低风险的品种上投资,理论上两种投资策略难分上下,价值体系的确立已经使得“便宜没好股、好股不便宜”。不过理论条件在现实中永远无法满足,有时实际操作与理论正好相反。因此当投资者确信发现了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品种,务实的选择应将较多的鸡蛋放在篮子的某一处。
索罗斯:可怕的经济杀手(6)
我们必须承认,资本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索罗斯率众“血洗东南亚”可以看出,巨额国际游资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巨大破坏已远超出其正面意义。金融自由化只能作为手段,而不能成为目的,当金融自由化不能发挥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危害一国经济实体、吞噬国民财富时,就有必要对这种工具进行某种制约。同时金融市场正被越来越多的泡沫填充,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脱离原先的载体,交易也越来越脱离实物经济。大量的国际游资在世界各地寻找高利润投资机会,投资于实物的资金比例变得越来越少,其必然结果是实物经济所创造的利润无法支持庞大的金融资本。这种情况下资金流动将倾向于寻找并攻击市场的漏洞,结果是自由化的市场并未将资金导向最需要的地方,反而因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有必要改变对自由放任的态度,需要借助市场外的力量对流动资金进行引导。
股灾不等于经济衰退(1)
怎样预防股灾呢?股灾不可预防,它是宏观经济衰退的产物,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使得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索罗斯:可怕的经济杀手(7)
股灾不等于经济衰退(2)
二是外债压力大。这些国家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从而导致外债加重。如泰国外债达860亿美元,韩国外债超过1500亿美元,外债在GDP中比例很大,形成虚假的经济繁荣。
突发事件:“9·11”(1)
“9·11”恐怖袭击事件属于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经济学将它称为一种典型的暂时性的外生性冲击。由于它的突然性和巨大冲击力,极易给投资者的心理造成震撼和恐惧,因此产生恐慌性抛售和无理性市场行为,具体到股市则是诱发股灾的外因。
突发事件:“9·11”(2)
纽约股市复市前夜,巴菲特安慰惊慌失措的投资者说,我一股也不会卖,万一股价跌得离谱了,也许我还会再买进一点点,从经济的角度看,“9·11”之后美国还是美国。
索罗斯:可怕的经济杀手(1)
1.资本面前,不谈道德
索罗斯:可怕的经济杀手(2)
1992年夏季,索罗斯与合伙人抛售了70亿美元的英镑,然后购进60亿美元的德国马克,还有少量的法国法郎。同时他大举购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这一操作是以假定一个国家的股票经常随着其货币贬值而升值为前提的。另外,他对德国和法国的债券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并卖空德国和法国股票。因为一旦德国马克升值、利率降低,将使股市下跌而对债券有益。
索罗斯:可怕的经济杀手(3)
相反,我们应该多向索罗斯学习,多反思,为什么他看得很透彻的问题和漏洞,其他经济学家们想不通?为什么貌似完善的金融股市如纸老虎般一戳就破?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投机者偷袭的条件,不给投机者有见缝插针的机会?
索罗斯:可怕的经济杀手(4)
一般来说,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者不太可能认识对冲基金经理人,他们是真正的“都市金领”,只为富人和大机构管理财产,作风低调,很少对外宣传自己的业绩,也不承担一般金融机构的信息公开义务。他们可以买空卖空,可以实行风险极高的投机策略,可以以惊人的速度把资金从一种资产转移到另一种资产,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一位天才的对冲基金经理加上几个聪明的分析师就足以指挥一只数亿美元的基金,如果再加上几位优秀的交易员,这只基金就几乎可以制造任何风浪、引发一场股灾。
索罗斯:可怕的经济杀手(5)
是的,金融市场实在太复杂了,精明如索罗斯也会不断犯错。1998年他错误估计汇率形势,重仓杀入纳斯达克,结果被股灾打回原形,量子基金损失近50亿美元,元气大伤。
点击阅读更多股市什么时候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