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专题:

 

在华尔街,彼得·林奇被誉为“最具价值的明星基金经理人”和“全球最佳选股者”,甚至有媒体将沃伦·巴菲特称之为“股神”,而将彼得·林奇称之为“股圣”。由此可见,在美国投资大众的心目中,彼得·林奇身上的投资光环是多么的耀眼和光亮。

要知道,从1977年5月,彼得·林奇当上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之时,该基金公司的总资产仅仅只有2000万美元,而在他于1990年离任时,该公司的资产已经高达140亿美元。从2000万美元到140亿美元,在短短的13年间,彼得·林奇使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总资产增加了700倍,该基金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29%。这样骄人的投资业绩是许多投资者和基金经理所望尘莫及的,同时这也超乎了普通投资者对股票投资收益的想象。所以,美国《时代》杂志称彼得·林奇是“全球第一投资家”。

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彼得·林奇还总结出了“6个不要”、“7种适宜投资的上市公司”、“11条选股法则”和“6种回避的股票类型”等投资理论。这些理论和分类方法几乎涵盖了其他分类方法的全部优点,为后继者铺平了一条通向胜利的曙光大路,同时也成为彼得·林奇的追寻者的投资宝典,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普通股票投资者。

更让人敬佩的是,作为一位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专家,彼得·林奇还不止一次地向投资者发出这样的投资忠告:“不要相信任何股票专家、证券分析师和股评专家的股市分析和投资建议,因为如果他们能够成功投资于股票市场,那么他们就不会为区区几万美元的薪金而奔波于华尔街了。”彼得·林奇说的“专家”自然也包括了他自己,虽然他从不以专家自居。

那么,彼得·林奇的建议究竟值不值得相信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彼得·林奇所说的“专家”,是在股票市场上时时向投资者发表意见和推荐股票的“专家”,他们总是以专家自居,同时影响着当时的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另一方面是,彼得·林奇的投资忠告是一门系统的投资理论,他从不向投资者建议什么时间购买股票,什么时间卖出股票,更不会向投资者建议应该买哪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他仅仅是从自己总结出来的成功投资法则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来告诉大家,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投资方式才有可能投资成功,而持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或方法就可能走入投资陷阱。由此可见,作为一个股票投资的实践者和华尔街最为著名的基金投资机构的总经理,他总是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去为投资者提供最具价值的投资理论,而不是像那些靠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的“专家”一样,在华尔街靠给别人推荐股票混口饭吃。

彼得·林奇还是一个最重视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实践家,他紧紧抓住投资价值这个中心,不厌其烦地走访他所投资的上市公司,而且不断地和公司经理、股票经纪人以及专业人士交流,从而能够更具体、更详细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因此,彼得·林奇每年至少要走16万公里的路程,对全国各地的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他平均每个月要走访40至50家公司,并且还要与有些公司的总裁谈话,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每天要接见10多个股票经纪人或接听近20个调研人员的电话,即使是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也会让他的助手去接见或接听。

根据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新闻公告,我们可以得知,在长达近20年的投资生涯中,彼得·林奇仅仅休过两次假,一次是他结婚的时候,一次是1987年的股灾期间。平时不管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他总是忙碌于工作之中,因此他曾经一度被华尔街的投资者称之为“最忠实的工作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工作狂,却在46岁的时候宣布退休,这不得不引起许多人的思考。但是彼得·林奇的回答却很简单——离开工作岗位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另外,离开麦哲伦并不意味着他放弃投资,而是意味着他的另一种投资生涯的开始。

退休后,彼得·林奇先后出版了《学以致富》、《在华尔街崛起》、《战胜华尔街》等股票类专著,并且引领了投资界的又一轮投资热潮。我们可以从他的著作中看出他的成功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必然的。因为彼得·林奇认为只要普通投资者专注于自己的投资理念,并且稍微学习一些投资技巧,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越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由此可见,彼得·林奇的投资理论,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不仅可以轻松学习,而且还可以学以致用,为自己创造更大的投资收益。

本书主要介绍了彼得·林奇的投资忠告和核心投资法则,让读者可以更为直观而具体地了解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同时也为普通投资者学习彼得·林奇的投资方略提供一个非常全面和具体的投资蓝本。

希望中国的投资者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彼得·林奇用一生总结出的投资忠告来规避一些市场风险,同时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明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