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住利润不搞杀价竞争
专题:
大家肯定没有看过有公司可以忍受营收连续10多年(1986~1999年)持续下滑的经营模式。我必须强调,那种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是没有生意可做,事实上只要我们愿意降低点价格,马上就会有几十亿保单上门,但国家产险公司宁可维持利润也不愿与同业随波逐流,我们从不弃客户于不顾,是客户主动离开我们。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是衡量一家企业盈利能力大小的最常用指标,所以毫无疑问,要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指标高的企业作为投资对象。有些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不惜与同行杀价竞争,而实际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为了保住利润不要去搞杀价竞争。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思路是一般保险业绝对无法复制的。大家肯定没有看见过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忍受因为没有生意可做,营业收入10多年连续下滑的情形。
在这里,巴菲特指的是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国家产险公司。该公司在1986年至1999年这段时间里,因为不愿意和同行杀价竞争,所以营业收入持续下降。而实际上,只要它愿意降低保单标准,马上就会有几十亿美元的业务送上门来。可是国家产险公司很明白,如果搞杀价竞争、盲目扩张,到头来依然没有利润,这又怎么去为客户提供服务呢?
显而易见,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了利润,也就谈不上净资产收益率了。
巴菲特进一步阐述说,自从伯克希尔公司1967年买下国家产险公司后,财产保险便成为伯克希尔公司的核心业务项目之一,成为推动伯克希尔公司业绩不断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从而使得伯克希尔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去源源不断地去进行投资和购并,经营业绩越来越好。
那么,伯克希尔公司是怎样摆脱整个产业劣势、做到这一点呢?他以国家产险公司为例举例说,当年伯克希尔公司买下国家产险公司时,该公司主要从事的是商用车保险和一般责任险,名气并不大,在同行中也没有卓然超群的本领,并且不具备任何信息上的优势。
说句不怕难为情的话,该公司当时甚至还没有精算师。从业务上看,业务保单是通过一般的中介销售来取得的,而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落后的做法,运营成本也不是最低的。
巴菲特感慨地说,自从被伯克希尔公司买下以来的38年间(截至2004年),国家产险公司的表现非常优秀。如果伯克希尔公司当年没有购买国家产险公司,价值很可能不到现在的一半。究其原因在于,国家产险公司宁要利润也不去是盲目追求市场规模。为此曾经连续10多年忍受着营业收入连续下滑的局面,坚定信心不动摇。
要知道,如果换了其他大部分企业,是决不会愿意看到营业收入这样大幅度下滑的,决不会有任何一家公司管理层愿意向股东报告说,今年本公司的营业收入大幅度下滑了,而且看起来束手无策。
而实际上,这种情形在保险公司尤其突出。所以你经常看到,有些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市场而拼命杀价竞争,这种后果要过好长一段时间(通常要几年)才会被发现。为了能够在账面上好看一点,它们通常在“准备提拨”科目上做文章。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当年的GEI公司就是因为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差一点在20世纪70年代破产倒闭。
在巴菲特看来,这些企业的经营都没有“原则性”。然而众所周知,企业营业收入下降必然会导致员工裁员,以节省开支。按理说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国家产险公司的做法却不是这样。考虑到员工为了保住饭碗天然会有一种抵触情绪,国家产险公司一再承诺不会因为业务萎缩裁减员工。
巴菲特解释说,究其原因在于,国家产险公司不是那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它可以容忍比较宽松的人员配置,但是却不能容忍不当的定价策略以及松散的核保纪律。这个时候还不在乎核保获利的保险公司,以后也不可能会在乎的。
当然,既然企业不景气时不裁员,那么在企业景气好转时也不能过度招工,否则就难办了,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巴菲特回忆说,30年前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总裁汤姆·墨菲的一则小故事让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汤姆·墨菲说,有位员工要求老板增加一个岗位,他对老板说,增加一个人无非就是增加2万元年薪开支,没什么大不了的。而老板对他说,虽然这是2万元,可是要当它是一笔300万元的费用一样来对待。因为你看到的2万元是明的,加上各种各样的福利、设施及其他开支,几十年间加起来就不是一笔小数字。再怎么说,人越多,放在厕所里备用的大便纸也会用得多,这是明摆着的。除非企业将来真的要快倒闭了,否则无论他的贡献多么微薄,都是很难被解雇他的。
巴菲特说,这就是国家产险公司的企业文化。要做到这些,都必须有一定的盈利水平来维持。为此,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净资产收益率,决不能为了图一时之快而搞杀价竞争,弄到最后谁都没有钱赚。即使在营业收入连年下滑的背景下,国家产险公司依然累计为伯克希尔公司提供了亿美元浮存金,让巴菲特感动不已。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企业有盈利是最重要的,为此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不能为了盲目扩大市场规模就与同行搞杀价竞争,两败俱伤。他以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国家产险公司为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现金流不能只看账面数字
会计数字并不会影响我们经营或资金配置的决策。当购并成本接近时,我们宁愿去买依会计原则不列示在账面的两块钱盈余,而非那种完全列示在账面的一块钱盈余,这也是我们当要购买整家企业(盈余可完全列示)的价格要比购买部分股权(盈余不可列示)贵上一倍而常常所须面临的选择一样类似。但就长期而言,我们却可期望这些不可列示的盈余透过长期资本利得反映在公司账面之上。
看有没有明确的经营原则
拉尔夫·舒伊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并不复杂,我的老师格雷厄姆45年前就告诉我,画蛇不必添足。尔后在我个人的投资生涯中,我相当惊讶地发现,这道理也适用在企业管理之上。经理人真正应该做的是把基本工夫做好而不分心,这正是拉尔夫·舒伊的做事方法——在设立好正确的目标后,毫不犹豫地放手去做。至于在私底下,拉尔夫·舒伊也是很好共事的人,对于问题他坦率直言,自信却不自大。
政府的自由现金流也是这样
最近大家都在谈论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它们如何在购买大量美国公司的股份。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并不是外国政府有什么邪恶的阴谋。实际上,我们的贸易平衡仰仗在美国的巨额外国投资。当我们每天将20亿美元强加给世界其他地区时,他们必定会在这里投资点什么。当他们选择股票而不是债券时,为什么我们要抱怨呢?
某些行业的股票具有特殊性
在保险业普遍存在的第三种情况(这在其它产业并不多见),使得我们能保持相当的弹性:第一,市场占有率并不绝对等于获利率,不像新闻业或是零售业,最后能够存活的不一定是最肥的那个人;第二,许多的保险类种其中也包含我们所从事的主要险种,销售通路并非只有唯一管道,所以进入障碍低,今年业绩不多,不代表明年就一定会很少;第三,闲置的产能在保险业来说主要是在于人力,这部分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在印刷或是钢铁业的话就不是如此。我们可以在保持慢速前进的同时,随时蓄势待发,准备向前冲刺。
自由现金流有赖于优秀经理人
费切海默在1988年进行了一项规模颇大的购并案,查理·芒格跟我对于他们相当有信心,所以我们连看都没有看就同意了这项交易。很少有经营阶层,即便是财富500强企业也好,能得到我们这样的信任。因为这项购并案与内部本身的成长,费切海默的营业额可望大幅成长。
要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股票
整体而言,我们在无控制权公司的经济竞争力反而比具控制权公司的公司来得佳。可能的原因是,在股票市场上我们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部分优秀企业的股权,而若要透过购并谈判的方式买下整家公司,其平均价格可能远高于市价。
衡量盈利能力的最佳指标
除非是特殊情况(比如说负债比例特别高或是账上持有重大资产未予重估),否则我们认为“股东权益报酬率”应该是衡量管理当局表现比较合理的指标。1977年我们期初股东权益的报酬率约为19%,这比去年同期稍微好一点,但远高于本身过去长期以及当年美国企业整体平均数。
买入价格比买入时机更重要
对于买进股份我们注意的只是价格而非时间。我们认为,因为忧虑短期不可控制的经济或是股市变量而放弃买进一家长期前景可合理的预期的好公司,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为什么仅是因为短期不可知的猜测,就放弃一个很明显的投资决策呢?
净资产收益率不是孤立的
今年的营业利益约为3100万美元,期初股东权益报酬率(持有股权投资以原始成本计)仅约,较1979年的下滑,亦远低于1978年近年度的新高,主要原因包括:(1)保险承销成绩大幅恶化。(2)股权资本大幅扩张的同时,由我们直接控制的事业并未同步成长。(3)我们持续增加对不具控制权股权投资的投入,但我们依比例可分得的盈余照会计原则却不能认列在账面上。
不要贪婪烟屁股投资法
如果你以很低的价格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应该很容易有机会以不错的获利出脱了结,虽然长期而言这家公司的经营结果可能很糟糕。我将这种投资方法称之为“烟屁股”投资法。在路边随地可见的香烟头,捡起来可能让你吸一口解一解烟瘾,但对于瘾君子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净资产收益率要作相应调整
所以我们判断一家公司经营好坏的主要依据,取决于其股东权益报酬率(排除不当的财务杠杆或会计做账),而非每股盈余的成长与否。我们认为,如果管理当局及证券分析师能修正其对每股盈余的关注,则股东及一般投资大众将会对这些公司的营运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选择A股H股价差大的股票
中石油的A股和境外股的价格差别曾经达到1倍左右,这太疯狂了,这就意味着用一美元和两美元在买同样的东西。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这就是个信号,肯定有些事情不对了。
老天爷也不同意买入价格过高
虽然我们对于买进部分股权的方式感到满意,但真正会令我们雀跃的却是能以合理的价格100%地买下一家优良企业,我们偶尔会缔造如此佳绩(也希望能够再次做到)。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比买进部分股权要困难得多。
重要的是注重个股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试着学习职棒传奇明星特德·威廉姆斯的作法,在他的《打击的科学》一书中解释到,他把打击区域划分为77个框框,每个框框约当一个棒球的大小。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的框框时,他才挥棒打击。因为他深深知道,只有这样做他才能维持四成的超高打击率,反之要是勉强去挥击较差的框框,将会使得他的打击率骤降到二成三以下。换句话说,只有耐心等待超甜的好球才是通往名人堂的大道,好坏球照单全收的人,迟早会面临被降到小联盟的命运。
研究股票而不是主力动向
市场上有所谓专业的投资人,掌管着数以亿万计的资金,就是这些人造成市场的动荡。他们不去研究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反而专研于其它基金经理人下一步的动向。对他们来说,股票只不过是赌博交易的筹码,就像是“大富翁”里的棋子一样。他们的做法发展到极致,便形成所谓的投资组合保险,一个在1986到1987年间广为基金经理人所接受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只不过是像投机者停损单一样,当投资组合或是类似指数期货价格下跌时就必须处分持股。
股价波动时更要读财务年报
当查理·芒格跟我在阅读财务报告时,我们对于人员、工厂或产品的介绍没有多大兴趣,有关扣除折旧摊销税负利息前的盈余的引用更让我们胆颤心惊:难道经营阶层真的认为拿牙齿就可以换来大笔的资本支出吗(注:美国小孩相信牙齿掉时只要把牙齿藏在枕头底下,牙齿仙女就会拿钱来换你的牙齿)?对于那些仿真不清的会计原则我们一向抱持怀疑的态度,因为经营阶层通常都会藉此来掩盖一些事实。此外我们也不想读那些由公关部门或顾问所提供的资料,我们希望能够由CEO自己亲自解释实际发生的状况。
用未来现金流衡量股票价格
我们将实质价值定义为一家企业在其生涯中所能产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任何人在计算实质价值时都必须特别注意,未来现金流量的修正与利率的变动,都会影响到最后计算出来的结果。虽然模糊难辨,但实质价值却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能够作为评估投资标的与企业的合理方法。
不要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
关于失误的有趣的一点是,在投资上,至少对我和我的合伙人而言,最大的失误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对于我们所知甚多的生意,当机会来到时我们却犹豫了,而不是去做些什么。我们错过了赚取数以十亿元计的大钱的好机会。不谈那些我们不懂的生意,只专注于那些我们懂的。我们确实错过了从微软身上赚大钱的机会,但那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懂微软的生意。
股市越是下跌投资越安全
我在抛出中石油H股时只是说如果股票变得如此之贵,你要非常谨慎投资才行,中国的股市现在确实是下跌不少,但是我并不会预测中国和美国股市走向,我不知道。我们的观点是市场下跌,使其看起来比以前更有吸引力。
坚信股价不会长期背离价值
查理·芒格跟我相信,就长期而言,我们仍看好美国企业的发展,但目前股票的价格注定了投资人只能得到一般的报酬。股市的表现已有好一段时间优于公司本身的表现,而这种现象终将结束。市场不可能永远超越企业本身的发展,我想这将让许多投资人大失所望,尤其是那些股市新手。
点击阅读更多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