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书籍 >散户的最后一课>正文内容 学习范伟还是学习巴菲特(2)

学习范伟还是学习巴菲特(2)

专题:

 

我在这里也冒着以讹传讹的危险,把巴菲特的投资精神作一个总结,但我侧重于归纳他所具备的素质与资源,而不是像其他书那样介绍他的投资方法——毕竟,我们要学习他的话,前提是我们要具备他的有关素质与资源,否则模仿只会是空中楼阁。

1.深邃的智慧

这一点容易理解,要达到巴菲特那样的境界,没有点智商是不行的,阿甘弱智仍取得了大成就,但那是在电影里,现实生活中我还没有见过。理查德·桑图里就曾经说:“大胆地说,巴菲特是我遇到过的最聪明的人。”他这样说不是因为他在医院从事智障医疗工作没见过什么智力正常的人,相反,人家是全球最大的公务机公司——NetJets公司的总裁,周围都是精英环绕,智商120以下的人跟他打个招呼都几乎没有机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智慧与聪明是有区别的。也许你问巴菲特一道脑筋急转弯,比如“尚未初吻——打一字”,他花了读10份年报的时间也没想出答案。这时你千万不要洋洋自得地对他说:“孰为汝多智乎?答案就是‘咎’嘛!你的智商不过如此,看来我在投资上完全可以超过你。”——这些只是小聪明,巴菲特拥有的是大智慧,是对人与事的最深刻的领悟,能察看到市场最核心的本质,不经过深重的思索是无法达到这一境界的——一言以蔽之,前者是“术”而后者是“道”。

2.坚韧的恒心

成功的投资需要坚韧的恒心,这与其他任何领域的成功一样,甚至可能更为明显。

有一个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因为只要有时间,其他的资源都可以再花时间去寻找替代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与时间作对(可能女人的体现比男人更为明显)。而同时,时间作为最稀缺的资源,其带来的回报也是最为惊人的。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有大成就的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恒心。相关事例我们在应付小学作文时就收集了很多,这里还是回到投资上来。巴菲特最为世人所知的,也是他的恒心。据说,巴菲特的平均持股期限是20年,一些好股票他持有了接近50年,甚至到现在仍在持有。20年——这个数字变成印刷体后,丧失了那份沉重,无法直观地体验到那种漫长坚守的艰辛。20年——似乎感觉并不多,上班加班下班、恋爱结婚生子,一混就过来了,好像也挺快,“白驹过隙”嘛!只是我们有几个人在这弹指之间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呢?年少之时,个个有鸿鹄之志,长大以后,人人成为市井俗民,方知当日不过只是轻狂。立志做文学家写尽人生百味的如今弃笔执铲,下班后忙着在厨房烹调百味;想成为音乐家的没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反被命运控制了双手,只有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至于要当政治家的没有做上“父母官”只能改行做了“父母”,奶瓶尿布、把屎提尿之余,想着既然不能欺骗民众也可以欺骗一下孩子:“再不好好睡觉狼就要来吃你!”沉溺于俗务琐事之余蓦然回首,看见旧时的梦想像风干的木乃伊躺在棺木中供己凭吊——仔细想想,我们有曾专注于一件事20年吗?可能除了饮食男女之外,我们再没有20年如一日地投入于一件事。再大大降低一下要求,我们有没有持有一只股票超过仅仅2年呢?恐怕大部分人没有,而这才是20年的1/10。想象一下股民甲与股民乙在讨论股票,甲问乙:“最近有什么消息吗?”乙说:“有啊,?菖?菖?菖不错!”甲又问:“什么时候可以抛?”乙答道:“估计20年后吧!”——甲听到这个回答的反应可能是遍地去找板砖。